第11章 新政[第3页/共4页]
“……免除百姓自织的布帛粮食、生果疏菜、竹木蒲草的统统税赋。如有处所官吏再知法犯法,朝廷必会严惩……”
金陵讲武堂招生,海军书院招生,从元夕节过后,就传遍了大宋十七路,天下皆知,已经是须生常谈了。
贱籍,意味着低人一头,更受制于人。说喜好贱籍的人,都是事不关己的贱人。
“这个狗官!祸国殃民啊!”
老者一身青袍洗的发白,桌上另有册本报纸,看来是“说话人”。他富有豪情的朗读,引发百姓的一片喝采声。
“如何餬口,这是你担忧的事吗?你还是担忧一下本身有没有老婆,明天有没有饭吃。至于官妓,之前干甚么,现在也干甚么,大多数人只是换了个良籍罢了。”
赵四难堪一笑,再也没敢持续胡说。
有人恶狠狠怼起浪荡子来。
“好好好,顿时来!”
“老丈,金陵讲武堂招生,海军书院招生,全天下都晓得了。从速换一个,换一个!”
“这还没有甚么,要说更古怪的,就是讲武堂招收女学员。你们说,那些娇滴滴的弱女子,她们无能甚么啊?”
万一这些听客里有官府的探子,他可真是要倒大霉了。
世人群情纷繁,但对反贪反腐,大多数人仿佛都没甚么信心。
因为代价昂贵,内容触及市民最感兴趣的政事边事,规戒弊端,新奇滑稽,《中华日报》很快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街头巷尾提高开来。
“还是仕进好啊!不做事就能腰缠万贯,喝花酒、眠花宿柳、纸醉金迷。这些狗官,这是如何的世道啊!”
“反贪防腐,算了吧。官官相护,没用的!”
从贱籍到良籍,身份上的庞大超越,官员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肆意凌辱压榨官妓。看似简简朴单的一道政令,实则是寄意深远。世人固然不满当前的实际,但官妓从良,主如果让他们心平气和了很多。
“好官啊!”
“朝廷开科取士,三年不过两三百人,金陵大书院每年就招收两千人,读书人的好日子,但是来了!”
一片沉默当中,有人调侃起读报的老者来。
“大宋宦海贪墨成风,官吏败北,百姓刻苦,为反腐倡廉,朝廷建立反贪司,自兴庆元年起,在大宋各路反贪反腐。如有士民发明官吏贪腐,可到各地反贪司告发,官府自有重赏……”
“赵四,你不要胡说。万一被官军给听到,不杀头也要蹲大狱。讲武堂招收学员,是天子下的旨意,可不是闹着玩的。男女如何能够住在一起!”
老者满脸笑容,问起了世人。
门客们七嘴八舌,纷繁群情起来。
“老丈,你看你,真是错过了好光阴。如果晚生三十年,要么去金陵讲武堂和海军书院,要么去金陵大书院,都有好日子过。那里还用得着在这每天平话?”
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大声喊道,顺手从茶肆的报摊上买了份报纸。
“这就不消你操心了。官府倒是做了很多事情,金陵各衙门腾出来了很多处所,就连虎帐也被征用。朝廷在金陵推行新政,峻厉打击作奸不法,那些黑心的堆栈和酒楼,很快就要遭殃了!”
“世风日下,民气不古啊!”
百年的恶疾,如何能够一下子消弭?
“数学、地理、汗青、医学,还包含军事。这仿佛和朝廷科举取士不一样呀!”
讲武堂和海军书院是天子亲办,传闻天子还要亲身担负金陵讲武堂和海军书院的校长。看来武人的职位,真是要大大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