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文臣武将,唇枪舌战[第2页/共3页]
又有两名武官站了出来,拱手躬身,齐齐说道:“九殿下这等勇气,定能鼓励全军,如果九殿下身先士卒,我大昌军心必稳,士气定大振!”
但辅国大臣李嵩,微闭着双眼,站在那边一言不发。
“董爱卿,朕想听听你是设法!”
大昌天子并没有理睬祥妃和群臣的分辩,而是把目光,持续逗留在九皇子永康的脸上,缓缓说道:“朕说了,你是有罪,但罪不至死,何故非要朕赐你一死?”
夏士诚恳头也是一震,此时,他完整明白了过来。
永康微微闭起双眼,淡淡说道:“回父皇话,儿臣甘心一死,以谢窝囊之罪,儿臣唯有一死,以报父皇之恩!”
“还请圣上,准了九殿下所请!”
如果直接反对,那么涉嫌畏敌,置大昌帝国的安危而不顾。
大昌天子的目光,在几名武官的脸上扫了一下,然后逗留在兵部尚书董庆堂的脸上。
兵部尚书董庆堂上前,拱手躬身,说道:“圣上,身为天潢贵胄的九殿下,都有一死报国的决计,臣辖下那几十万大昌儿郎,岂能任人宰割!为我大昌帝国,谁敢不搏命效命?”
作为内阁成员,又是文渊阁大学士,此言,也不是没有事理。
想到这里,夏士诚双手一拱,向着龙榻又是一躬,说道:“九殿下赤忱一片,为我大昌社稷谋,这份勇气和忠心确切动人,但老臣觉得,我大昌几十万兵马,竟然让堂堂皇子去疆场赴死,这务必会让别人嘲笑我泱泱大国,竟然选不出个扛得起兵刀的人来,圣上,这可使不得啊!国威不成灭,皇权亦不成贱,不能让那些蛮夷胡虏笑我大昌无人!”
夏士诚来不及揣摩辅国大臣李嵩的意义,斜眼扫了一眼还在地上跪着的祥妃,便把心一横,硬开端皮又说:“圣上,微臣觉得,两国开战,牵涉甚大,这兵马如果一动,国力就会消减一半,我大昌帝国的根底,怕是由此会摆荡,何况,我大昌背腹受敌,轻言开战,会把我大昌带入万劫不复的地步,三思啊圣上!再说……”
九皇子,他这是要逃!
大殿上呈现了长久的沉默,可那班武将的眼神里,却腾起了一丝丝星芒。
“你这是!朕如何听不懂你的话?”
九皇子永康缓缓转过脸来,挺了挺腰杆,目视着龙榻上的大昌天子说道:“细数历朝,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危,为了百姓百姓的福祉,皇上御驾亲征也不是没有过,国难当头,草芥流民都能为国捐躯,现在劲敌环伺,身为皇子,更应为大昌战死,我朝固然没有先例,那永康就开此先河,为我大昌的安危,甘心马革裹尸!”
“是,父皇!”
九皇子永康又微微睁眼,缓缓抬开端来,持续说道:“南有蛮夷,北有胡人,莫不对我大昌虎视眈眈,国度兴亡,匹夫有责,儿臣身为国臣,又为人子,却龟缩在宫里窝囊偷生;作为国臣,这是不忠;身为人子,这是不孝;儿臣恳请父皇赐儿臣长戈一把,让战死边陲,马革裹尸以谢窝囊之罪,儿臣唯有血洒疆场,才气以这窝囊之躯,酬谢父皇的生身之恩,酬谢大昌帝国对儿臣的厚爱之恩!”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说着,银安殿上,一班武将都齐刷刷跪倒,抱起双拳,奏请大昌天子降旨准了九皇子永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