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进城买粮[第2页/共2页]
而春税以银钱为主,到了春季,则以粮食作为税收。
幸亏,近年来依托家中三位长辈的纺织技艺,将丝绸卖到城里,一家人的糊口才垂垂有了转机。
林峰此次前去县城,有两个目标:一是出售丝绸,二是购买粮食。
米行伴计把十石稻米搬上牛车后,林峰一挥鞭子,便驱车朝另一条街驶去。
“还会再涨的。”大伯娘淡然回应。
当林峰回到西沟村时,天气已晚。
“姐姐,没生丝我们如何办啊?”婶婶姜氏焦心肠看向掌家的大伯母王氏。
在这安好的乡间土路上,林峰正驾着牛车缓缓前行。
本来如此,窜改竟如此之快,难怪没有标价签,林峰心中暗忖。
回溯林峰家属的过往,他们曾是显赫一时的大户人家。
车上,悄悄叠放着七匹“生织”,那是大伯娘、母亲、婶婶三人辛苦纺织三个多月的服从。
“稻米一石(约125斤)多少钱?”林峰扣问道。
春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对15岁以上、55岁以下的成年人征收,每人每年200钱;口赋是对7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征收,每人每年50文钱。
“不必过于担忧,”大伯母沉稳地阐发道,“我们已经备足了交秋税的粮食,而间隔来岁春税另有近半年时候。江南作为朝廷的首要税收来源,朝廷必然会敏捷安定匪患,届时生丝供应就会规复。”
林家这几年一向由这位长房嫡长儿媳当家。
固然去做徭役听起来还算是个可行的挑选,但残暴的实际是,很多人终究都被迫成为了疆场上的炮灰。
胡掌柜闻言,目光立即落在了林峰手中抱着的生织上。他伸手悄悄抚摩一下,赞叹声脱口而出:“哎呀,你们家的技术,就是好啊!”
合法此时,掌柜搁下羊毫,抬开端来语气冷酷:“现在到处都是这个代价,要买就买,不买就请便。店面狭小,还请给前面的客人腾腾处所。”
若没法定时交征税款,家中的成年男性便会被征召去做徭役以抵税。
一刻钟后,林峰手拎荷包,从绸缎庄而出。他刚将五匹“生织”以三千五百文钱的代价售出。
“刘掌柜说,江南匪患严峻,朝廷正在剿匪,这是最后一批了。”林峰解释。
这些布料颠末绸缎庄的加工与染色,化身为华丽的丝绸后,每匹的身价将跃升至一千四百文,乃至高品格者能卖到二千文以上。
林峰目光扫过,精米、糙米、劣米、糯米以及地瓜等种类繁多,但是却未见代价标签。
伴计面露难色:“这……”
“能再便宜点儿吗?”他摸索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