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作死啊[第1页/共3页]
直到昨日,玄奘蓦地觉悟,西去天竺,方能解惑。
如许的人物,天然是有资格代十大德考核寺庙裁撤的,更何况因为前隋两任帝王均信佛,关中大小寺庙比比皆是,十大德多年过花甲,那里有那般精力。
玄奘刚迎到门口,外间已有问话传来。
李善两眼板滞,掺杂到这类事里,本身是不是在作死?
到了唐初,大总持寺已生长安城第一等大寺,外埠云游而来的和尚多数选此地挂单。
玄奘当即想到了昨日那位丰神俊朗的少年郎,“请出去。”
看玄奘猜疑神采,李善轻笑道:“绝无虚言。”
凌晨时分,长安城内各坊开门放行,民气涌动,杂声不断于耳,邻近永阳坊、战役坊的住民侧耳闻声模糊传来的钟声。
玄奘轻声道:“贤人下旨,查验关中寺庙,分歧者裁撤,小僧受命而为,但东山寺……”
占有了半个永阳坊和大半个战役坊的大总持寺乃前隋文帝命令修建,是主慎重修洛阳都城的将作大匠宇文凯的手笔,占地极广,内有高逾百米的恢弘佛塔,为一时名胜。
“一旦西行,十之八九难抵天竺,更难生还。”
李善像是没听到似的,接着说:“从长安出发西去天竺,由天水、兰州,过瓜州越玉门关,,西域更有高昌、阿耆尼诸国,过碎叶城,攀库什山,千里戈壁、茫茫草原,路途艰险……”
“罢了罢了,不如西去,不如西去……”玄奘在内心喃喃念叨。
说话的是昨日同去的那位青年,看向迎出来的玄奘,他站在门口处,笑道:“不过昨日所见那两偈句倒是大成心味,想必那位主持亦精通佛法。”
事关西行,玄奘聚精会神的听着。
“东宫检校太子左卫率,京兆府韦氏韦挺,据闻乃太子少时好友。”
李善咽了口唾沫,“那位开阳县男?”
虽当今贤人尊道抑佛,但之前天下分崩数百年,佛教在社会各个阶层都具有令人难以设想的影响力。
“昨日查验东山寺,禅师与其主持论佛,不知成果如何?”
不大的客房内,李善盯着低头顺目标玄奘,浅笑道:“见禅师神采忧愁,眉宇不畅,小子本日特来为禅师解忧。”
有沙弥在外间禀报有人要见,玄奘眉头一皱,他自小醉心梵学,此次不得已接下查验寺庙之事,却没想到被牵涉进政治旋涡当中。
自幼善于洛阳净土寺,十一岁剃度削发已能熟读《法华经》,十八岁听解《摄大乘论》,三今后即升座为其他法师讲授,人报酬之赞叹,二十岁受具足戒后萍踪遍及天下,寻访名师,随其兄再返长安之时,名誉已隆。
青年哈哈一笑,指着李善笑骂:“两日内两次获咎杜学士,胆量不小。”
“更何况现在突厥时而南下,若你他日返来,圣性命你细述诸部落详情,以便军用,你肯吗?”
两人争辩不休,玄奘只冷静听着,而内里的李善有点坐立不安……这两位昨日同业,但听这辩论,仿佛对裁撤寺庙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放在武德年间这个特别期间,这让李善有着不详的预感。
从昨日到现在,这个动机一向在玄奘脑海中回旋,这几年游历天下,再回长安,心中疑虑更盛,各地法典不一,所述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