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第3页/共3页]
民国时的卓家酒坊挨着一座教堂,有位留洋返国的李蜜斯经常去教堂中祷告,偶然碰上了卓琏,两人就会扳谈几句。
话本中早逝的镇国公近在面前,卓琏实在没法以平常心面对,只能一语不发地低下头,忙动手上的事情,避过那人锋利逼人的目光。
桓芸咬了一口粉粉的猪肝,不明白二哥为甚么跟大嫂闹别扭,清楚都是一家人,如何还生出隔夜仇了?再过不久,二哥也会像大哥一样,被调派到都城当值,如果曲解没解开,岂不是要持续一两年?
卓琏的厨艺固然不错,却不能使桓慎放下心中的警戒与防备,他如同正在捕猎的猛兽,腰背紧绷,直直立在桌前,俊美面庞不带半分柔色。
卓琏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脑袋,并没有把这话当真。
人在饥饿的时候,就算是不添任何佐料的干粮,也会带着难以言喻的甜美,更何况猪杂粥本就鲜美,加了枸杞叶,属于菜蔬的暗香便会融入到粥底中,口感更丰富,同时也更具层次。此时桓芸吃得头也不抬,从上往下打量,能清楚地将她耳根处出现的红晕支出眼底。
现下桓慎坐在女人面前,看着她愣愣入迷、全无半分惭愧的德行,一时候眼神更加冰冷,似三九四九的寒霜那般。
等跟李蜜斯熟稔起来,那位年青义气的女人便将本身写的话本拿给她看,说这东西是在大不列颠读书时写的。那会儿她们并不了解,故事里竟然有个与卓琏同名同姓的副角,还真是应了那句无巧不成书的话。
回到房中,卓琏洗漱过后,没有涓滴困意,她推开窗扇,洁白月色洒在地上,如同白练,又似轻烟,让她内心涌起了阵阵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