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9|第 29 章

29|第 29 章[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少笙连连点头:“舍人说得是。我也见过衙外诉冤的人,听他们的故事,真叫民气酸眼热,若把宋大报酬这些苦主申冤的故事排成戏,世人天然晓得谁好谁恶。”

他曾是这一县男娼行的行头,认得才子无数,但墨客大多好名,写个曲本就要张扬出来以显本身的才名。要说嘴快、体贴,还得是他们这些身份寒微的苦人儿――

如有人跟巡抚大人告黑状,说他虐待士绅,他倒要好好跟这些人实际实际:他们县里和府宾馆里都只装单层玻璃的窗户,这些嫌犯却超出了巡按的报酬用了双玻璃窗,世上岂有如许虐待的?他清楚是极其宠遇这群读书人了!

宋时便把写好的白毛女纲领递畴昔,对着他们撮要求:“要密意,情在词先,不能以意害情;要重立意,这部戏的立意是悲悯百姓,不能将杨氏父女写偏成愚夫痴儿;要有力,曲儿唱出来铿铿如掷金石,要唱出‘我要活’的倔强挣扎,不能一味悲苦;声腔要美好流利,易学易唱,朗朗上口……”

武平县就是淫祠流行,他们父子都差点被人立了生祠,何况这听着就像仙姑的呢?只要这出戏传唱出去,百姓们承认了,估计很快就能立起仙姑庙,传出很多灵异传说的。

比如黄世仁能够改姓王,主持公道的得是个姓宋的老县令。从山里救出喜儿的也别是大春了,是此地河水暴涨众多时,县令有个儿子带人救济哀鸿,救到了被大水逼到庙里的白毛仙姑。

他便给宋时先容了一小我,是县南魁星坊瓦子唱诸宫调的沈姑姑的丈夫,也是给她弹琵琶伴奏的孟三郎。

李少笙换上男人衣裳, 往脸上抹了锅灰,混在民壮中跟宋时一道回了县衙。

他看了祝姑姑和李少笙一眼,道:“山荆与李……贤弟都会唱诸宫调,这便赶着填出一支,请舍人赏听。”

传闻那孟三郎不是平常乐户,而是京里富户后辈出身,自小念过书,吹拉弹唱、南戏北曲无有不会。沈姑姑年青时色艺双绝、名动四方,孟三郎对她一见倾慕,爱若性命,因她是个官伎,不能等闲赎身,便宁肯抛舍家业,陪她四周冲州撞府趁衣食。

不过在处理期间的悲剧之前,还要先处理几个形成悲剧的人。

就是这个白毛仙姑……

他又上晋江APP把能找到的论文都翻出来看了一遍免费部分,回想清算出故事梗概,然后在写时把原作的抵触性降落了些:

而宋时住在衙门里,院墙高可丈许,出入都有快手、民壮庇护, 李少笙若能住出来, 便不怕有人攻击。更叫他放心的是,宋时不好男色,不会哪天给他送一顶崭新的销金绿头巾。

李少笙只怕宋时瞧不起乐行中人,连声夸他们的好处,却不知宋时实在甘愿用他们,而不是那些墨客。

宋时想得开开的,将请人的事拜托李少笙,亲身去承发房翻了卷宗,把王家几个为夺佃逼死性命的、买良为贱的、另有王钦兄弟将侄媳卖与外埠客商为妾的檀卷都翻了出来。

他恨不能学笑傲江湖里关任我行的体例,把门窗直接封死,只从门下方留个开口递吃食便器。可惜那几个王家人身上功名还未除,还得按礼遇士绅的报酬来,只好把流派弄得松散些――比如门改装成两层门,中间压一层棉门帘吸音;纸扇窗隔不住声音,糊的纸又一捅就破,干脆装上府宾馆用剩的玻璃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