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第1页/共4页]
方提学大喜,叹道:“这楹联方是我辈住处该挂的,却不知是谁作的?”
方提学上前去拿了本文集翻看,端倪伸展,微微点头:“县学不消装成甚么天宫模样,只要能叫门生塌下心读书就够了。”
提学下榻的房间也普通陈列得散逸:书案头摆着小巧的松石盆景;几上供一支细颈花瓶,插着半绽的粉莲;倚墙书架上摆几套新书;墙角处随便安插几处黄杨根雕木架,上摆着轻烟袅袅的山川盆景。
宋时晓得这机遇可贵,躬身谢道:“恩师这般珍惜门生,门生们戴德不尽。来日入泮礼必为武平一县文人乱世,到时门生自当作文记之,若差能入眼,还望恩师点评几句。”
宋县令却听不得别人说儿子弄的东西不好,忙解释道:“老先生放心,这硝石用过一回,再炼一炼还可再用,并不破钞甚么。”又问他:“气候酷热,老先生可要用些冰糕么?若不能用冰,下官便叫人送井水湃的果子上来。”
满院墨客都老诚恳实地听这位学官教诲,等他赏识够了,才跟着他和宋县令进了院子。
教官们也觉难堪,赶紧把他引进学斋。
县学办得好,还得再看社学。
武平县学是本朝初县令李牧所建,距今也有百余年,虽经多次补葺,也已不复暮年的光鲜,廊柱色彩已有些褪了。
这禀启里用的都是宦海套话,上面写得千篇一概,上官实在也不细看,大抵上用词尊敬、格局不错就行。他刷刷几笔写好,便叫人到街上买了大红禀函、白棉套封,将禀启连同武平县快马送来的土仪装好,上给方学政。
课室前有一列书架,上摆着些经史旧书和门生月考的文集。
宋县令招手叫人奉上酸奶冰糕,笑道:“也好,白日里太热,门生们都没甚么精力。午膳便由下官等人陪侍,早晨下官安排宴席接待老先生,再叫这些学子来侍宴,到时候大人也可尽意考较他们。”
府宾馆这几天也重新装点一新,劈面便有假山隔断视野,将本来四方的馆舍衬得盘曲幽深。提学所住的院子上挂着前朝御史题的匾,两旁挂着一对“登堂尽是论文客,入箧从无不法钱”的木刻楹联。
这是明朝陆愚汀的室联,宋时刚穿来时背的旅游论文里有这副对子,刚来到此地,补葺府宾馆时觉着合适就趁便挂上了。不过这个期间春联作者还没出世呢,他也不肯意冒这个名,就含混说:“是门生从外头看来的,却忘了是那里看来,因刚到县里时补葺了一回宾馆,感觉此结合当用在此处,便叫人刻来挂上了。”
他欣喜得脸都有些红,连连包管本身要极力作文,跟着方提学进了县学。
方大人也不甚用心看,叫人收起禀帖和宋县令让人送来的蜂蜜、茶、蜡、竹丝漆枕等物,倒是取了一柄柔滑如绢的竹掌扇,本身摇扇借风,对劲地说:“宋令故意了。五今后本官就到武平,你叫人送信,令他朝晨出县相迎便是。”
宋县令赶紧答道:“不敢当老先生谬赞,这实在都是小儿之功。他在容县时叫匠人烧出一种灰泥,修补房屋后几天即干,也不大费人力,只消雇几个闲汉便能做成。不然这春夏间农忙的时候,下官岂敢抽调民力修黉舍?”
院里修得比内里更清幽:倚墙有几竿修竹,轩窗下芭蕉半掩,院西爬一架葫芦藤,碧叶间间杂几点初开的白花。庭中青石铺地,用碎卵石攒出一道蜿蜒小径;道旁两侧贮水缸里养着碗莲,莲下金鲫鱼鳞光时动,说不出的沁心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