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销账[第1页/共4页]
“娘子……你看,我们有钱了,那负债……方才银铺里姚二嫂看到我串钱,还……还问我这钱要干甚么用,还问欠他们的钱甚么时候还……”
倒是那些从没赊过账的,这时候也恋慕起来了。阿谁着名诚恳的温秀才,在武大摊子前面踅来踅去,最后终究忍不住挤畴昔,说:“大郎,像我这等从未赊账的,本日可就没有白送的炊饼了吧?”
潘小园点点头,道:“那么辛苦大哥了。”话锋一转,又道:“茶合面买一半就行。别的一半,咱来点新奇的,换成雪花面。你算算,约莫要多少钱?这三贯钱,够不敷?”
这话倒是潘小园授意的。武大生性怯懦,就算给他吃一副千年大蛇胆,他也拉不下这个脸,理直气壮地向别人索债。那么,不如把任务都推在他阿谁蛮不讲理的娘子身上――再连络武大一身的窝囊劲儿,还能赚赚路人的怜悯分。本来赊的账便未几,十文八文的,大师为了让武大不至于挨饿,多数就慷慨解囊,带了零钱的,都把账还上了,有多嘴的还打趣呢:“不给你用饭?哈哈,大郎,我看是不让你上床吧?哈哈哈……”
但这也是潘小园严厉叮咛过的。用免费赠送炊饼的体例,鼓励主顾主动销账,培养现金付账之风。武大再心疼,自家娘子的话金口玉言,也不敢当耳边风。
这天武大送出去一百来个炊饼,却拿返来了八百八十文钱,惊得他本身舌头伸出来,半天缩不归去。
“可、但是……”向来没见过雪花面的炊饼,谁家敢这么败着过日子?
宋朝的面粉不像后代那样提高。百姓常日的口粮多是粟饭麦饭,只需粗粗加工,赶上年景不好之时,收下来麦子底子不去麸皮,质量不好的还常异化着石头沙粒,以是布衣百姓的牙口遍及磨损,或多或少的都有牙科疾病。而要将麦粒加工成面粉,就要脱壳、研磨、过筛,成型,费时吃力,是以普通都是专业化出产。
话音里有些讽刺的意义。武大哪听得出来,一边忙着给别人派送免费炊饼,一边嘿嘿笑着说:“那里那里!像先生这等从不赊账的,都是小人的衣食父母,小人都记在这本子里呢。俺娘子说了,比及年关底儿的时候,专门做些精美点心,报答你们。”
潘小园却早就算过了。越是初级的货色,利润空间越大。要想快速挣钱,非很多搞些花腔不成。单靠卖两文钱一个的炊饼,武大的炊饼买卖永久没法有所冲破。必须推出单价更高的新产品。不希冀一步登天,那就从初级的质料开端。
武大一挺胸脯,寂静宣布:“不不,炊饼是俺送的。俺娘子说了,凡是三日内清了账的,一概……一概白送两个猪油炊饼……”
算不过来了。直觉奉告他,仿佛不会亏蚀。
武大吃了一惊,喃喃道:“雪花面?做、做甚么?”
至于报答的“精美点心”到底是甚么,武大神奥秘秘的不说。实在那是因为潘小园还没有想好。这几天买卖愈发稳定,她早就想研发一些利润率高的新产品。不然,光靠两文一个的炊饼,武大复兴早贪黑,累死累活,每天也最多出产十三四扇笼封顶。利润永久没法冲破。
对方从速说:“大郎,本日我不买炊饼……”
再如狮子楼前那家卖杂货的,传闻了武大的妙招,那掌柜的跟老婆一筹议,第二天,统统货色一概贬价一成,比方本来卖十文的蜡烛,眼下就是十一文;原价三文一捆的麻绳,眼下变成十文三捆。如果赊账,便按新代价卖;如果现金付账,代价稳定。但杂货铺的商品种类浩繁,当代情面社会,又很少密码标价,代价端赖脑筋记,客人问时,端赖一张嘴说。现在还要加上分外解释的精力。还没到半天,他家打杂的小厮本身先记乱了,一瓶灯油,给这个卖了十八文,给阿谁卖了二十文,两个卖主赶上,相互一通气,阿谁花了二十文的就晓得本身被坑了,气得直接到县衙门口伐鼓,要诉讼奸商。那杂货铺掌柜吓得白了脸,赶紧飞奔畴昔,拉住人家衣袖连连报歉,好说歹说,又赔了那人一瓶新灯油,又打了那小厮一顿,这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