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变故[第2页/共4页]
上官金鸿在压下此事和禀明圣上之间扭捏不定了一会儿,“此事,还得圣上决计。”
上官金鸿和魏昌延作为此次会试的主考官, 在得知会试头名还未达到之时, 立马派人前去陶真所留的地点寻觅, 若陶真名次靠后他们或许会直接将他的测验资格打消,但陶真是他们两人亲身定下的会元,大晋第一次殿试会元缺考,这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这些日子圣上更加严肃,每次大朝会上只要圣上的决定底下臣子就算反对也没法禁止,如果敢阳奉阴违那更惨,轻则罢官重则抄家,干脆圣上一意孤行的次数很少,普通而言大部分的事情他都会与底下臣子友爱筹议。
吴庸眼底微微明灭,已经了然苏锦楼的意义,“是,部属领命。”
一味的打压只会培养一时的安稳,如果打压过甚就会引发反弹,苏锦楼不竭摸索着世家的底线,深知打一棒子给一颗甜枣的事理,在制造出了赃官录后,又拔取了至心为民办实事的官员,登记在册定了个《大晋十佳名官》发到了处所,不但如此还在年底赐与了嘉奖表扬和小红花。
“禀圣上,此信笔迹虽与陶真答卷上的笔迹不异,但信中内容实在是很有疑点,那陶真乃是布衣出身,祖上三代身家明净,怎会出言诽谤圣上的出身?臣观陶真答卷,字里行间中透露着惊世才情,不像是说出此等欺侮之言的人,还请圣上明鉴彻查。”
现在大晋的军权完整握于苏锦楼一人之手,乃至包含城池的卫城军也垂垂被苏锦楼掌控,如此一来,任何诡计狡计魑魅魍魉在绝对的气力面前全数烟消云散。
不到一年时候,全部大晋焕然一新,固然仍有贪污纳贿的,但起码没有以往那么放肆,官员也会办一些实事。
京官被整治过后,处所官员也跑不了,每本处所县官来朝之时,苏锦楼总会扣问处所上的环境,一开端大师都杜口不谈,恐怕说错被降罪,未曾想苏锦楼最讨厌装聋作哑欺上瞒下之人,建议火来虎目一瞪,加上身居高位的威势,吓得官员心惊胆颤,从速把处所上的真相说了出来,苏锦楼听了后会派人去处所调查,如果究竟与官员所说有出入,两罪并罚,罪加一等。
插手殿试前有礼节官专门教诲礼节, 以便在觐见天子之时不会出丑,凡是插手殿试的贡士, 最低层次的也是同进士, 不出不测的话不会有人被刷下去的。
魏昌延捻须问道,“上官大人,您如何看?”
嗯,小红花是由天子亲身插在官员的官帽上的,这些官员在得了小红花后会举头挺胸在汴都城的主街道骑马走一圈,引得汴京男女长幼竞相旁观。
魏昌延与上官金鸿对视一眼,均思疑此信的实在性,陶真只是一介布衣,没有在朝为官,亦不是前朝流落官方的皇子,为何会对前朝衷心不二?就算陶真当真是忠于前朝的高风亮节之士,可也没需求唾骂圣上吧,这但是抄家放逐的大罪,陶真为何要自寻死路?难不成脑筋有病吗?
他拿着魏昌延呈上来的信,看着信中的内容顿时冷了面庞,魏昌延觉得苏锦楼是在介怀信中内容,赶紧把本身的迷惑说了出来。
苏锦楼釜底抽薪的这一招打得世家措手不及,世家明着名声受损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一则是慑于军队的威势,二则赃官录内里记录的本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