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惊动大儒[第3页/共3页]
而面前这昏侯纸,“洁白如粉雪,轻浮如蝉翼”,光是这卖相,便可谓是一代纸中圣品。
董贤能感喟道。
这造纸作坊的一日支出最多是五两,但卖纸的一日支出倒是白银二百两...利润,足足四十倍之巨!”
“作坊主匠孙氏一名,弟子从其左邻右舍调查得知,其支出约日薪俸一两银子。其他造纸工人约三十名,日薪俸三十文铜钱,每日总人为约莫一两银子。
董贤能、晁刚正立即一起拱手。
金陵。
这让他这位御史大夫,一筹莫展。
“弟子服膺,定当尽力以赴!”
此乃恩师之大义也。
孔寒友身为御使大夫,手中每年有一个岁举的保举名额。再加上孔府另有一个名额。
孔寒友微微点头,接过了这十张昏侯纸。
董贤能赞叹,又佩服的说道。
但愿又幻灭了。
御使大夫孔寒友,孔子十五世孙,大楚皇朝一代大儒。
莫非这文运乱世,他有生之年看不到任何但愿?!
比来金陵城内,一种名为“昏侯纸”的新纸,俄然在诸多门阀、官宦后辈、贵妇蜜斯当中,奇异的昌隆起来,浩繁儒生、士子趋之若鹜。
他并未去作坊,这几日只是去平王府转了转,探听了一下昏侯纸和小昏侯的各种纨绔风格,颇让他讨厌。
心中都是对恩师非常的感激。
吾明日早朝,便上书圣上,嘉奖小昏侯,并命令以纸代简,遍行天下!”
“这意味着...”
不过,这造纸作坊...是平王府李虞郡主名下的财产,这必定会招惹平王之怒。
小昏侯,立了不世之功!
没多少人买,这昏侯纸再便当,也没法代替天下竹简。
身为一代大儒,他对于麻纸,是非常熟谙的,也常常会利用。
孔寒友细心打量一番,目露奇光。
调查昏侯纸一事,他们两人是分头行动的。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亲眼目睹“文运乱世”到来的这一日。
让天下文人士子,早日都能够用上昏侯纸。
光是“简便”这一个好处,便赛过粗笨的竹简很多。一卷纸书,能够替代一辆牛车的数百卷千斤重的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