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明兵工厂[第2页/共3页]
说完又问朱慈烺道:“太子殿下,可否借纸和笔一用?”
崇祯上前看了一眼,只见马鸣騄写得一手工致的楷体字,跟印刷体似的。
崇祯又道:“第二条,大明兵工厂的火器制造必须实现标准化。”
崇祯答道:“所谓标准化,顾名思义就是统统零部件必须能通用,就是说甲字号红夷大炮的底座换到乙字号红夷大炮一样能用,丙字号虎蹲炮的虎爪换到丁字号虎蹲炮也能用,并且不影响精度,另有鲁密铳的包含套筒刺刀在内的统统配件也能通用。”
以是燧发枪能够试着研制,但是真没有需求强行推行。
“这个朕一时之间也说不清。”崇祯沉吟半晌后又说道,“不过朕晓得澳门的卜加劳炮厂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制作,它们在制作红夷大炮时,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另有专门的测量东西,大明兵工厂可向卜加劳炮厂取经。”
以是说独一能够在短时候内获得改良的就只要标准化。
燧发枪期间的步兵间隔则能够缩小至0.32米(侧身)。
肯定这三点以后,接下来的事情重点也就呼之欲出了。
但是这个东西让崇祯说也说不清,因为他没有参与过出产运营。
马鸣騄则寂然问道:“圣上可否详细说说这个标准化?”
其一:燧发枪比拟火绳枪具有碾压性的上风,不但哑火率变得更小,关头是因为生机技术的改进,使得火枪手能够从大间隔队形退化为肩挨肩的麋集步兵队形,因此使得步兵的单位火力输出密度获得极大晋升。
当然也看过一些明穿小说,里边也有写工科知识。
【注:明朝没有标准化,从《火攻契要》以及《军火图说》这两本专门用来先容火器的学术专着就能看得出,不管《火攻契要》还是《军火图说》都没有详细精准的参数,都只是笼统先容,配图也只是简图,大小不成比例更没有参数】
在利润以及精益求精的政策驱动下,大明朝或许不会先于英国发明珍妮妨纱机,但是很能够会先于英国弄出真正意义的蒸汽机。
顿时就要七月尾,得带着士子北上了,不能再拖。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崇祯关于近代火器方面的知识并不丰富,对于很多当代兵器的构造以及事情道理倒是清楚,但这底子就没甚么用。
固然也晓得一些知识点,但很散,很难构成一整套的实际体系。
“噢是吗?”康百万瞠目结舌道,“竟有这类事情?”
“既然马卿你要做记录,那就无妨多记录几条。”
“是。”马鸣騄笔走龙蛇的记录下来。
“然前面向江南八府一州的商贾竞卖。”崇祯说道,“谁家出的银子最多,就由谁家入主大明兵工厂,外务府只保存三成股分,并且不参与运营,对了,之前的六十一座作坊以及一百多个矿山,也要遵循这个别例竞卖。”
有了燧发枪加套筒刺刀,火枪手才真正的摆脱长矛手的庇护。
燧发枪这类东西,不是想培养能造得出来的,制造工艺不敷成熟,勉强造出来不但代价死贵,并且机能不必然就强过火绳枪。
九家工厂是内廷原有财产,但是六十一座小作坊另有一百多个矿山必定是打劫的,这两个数字前面埋没着无数的血泪。
不得不说,东方的软笔书法真的是一种极致的艺术享用,如果没有把握此中的诀窍,用软笔写的字的确没眼看,但如果学会了把握软笔,写出来的字那就是美奂美仑的艺术品,给人一种极致的视觉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