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一百零六章 东年[第1页/共3页]
府中有一名幕客,姓文,名初时,向来同明先生要好,又是个直肠子,见明先生受了气,便忍不住说嘴:“你以诚恳待他,这三年改头换面,沥经心血,他却到处猜忌于你,现在听了那贩夫走狗的话,便要来折你的面子。照我说,你还不如早日回都城去,改投了别人。我是脱不得身,你却不是,以你之能,那里没有居住之地?”
难怪那小王爷如此不舍,只怕这二人之间,是存了至心的。
这是近几日文瑞王府的热闻。
崇远君拜访谢府的时候, 谢东年正在垂钓。
“愧不敢当, 大人直说便是。”
“谢掌柜。”崇远君远远地拱了拱手。“不请自来, 万瞥包涵。”
明先生的神采冷了下来:“殿下这说的是甚么话?”
“终究昭帝一根白绫吊死在房梁,谢异却带着金银归了乡,末端还落得子孙合座,不知那昭帝有多不甘心。”
至此今后,谢东年当真接过了明先生的在外的统统权益,在外寒暄迎逢,办理得妥妥当帖,涓滴不逊明先生半分。
文瑞王的眼眸乌黑一片,好似是深不见底的寒潭,直勾勾盯着他:“先生将权势攥得如许紧,莫非不是想带足筹马改换门庭吗?”
如何会没听过呢?
一众下人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明先生是岭北的一大传奇,身无功名,手无寸权,连家世出身都无人晓得的一届白衣。只用了短短三年,便成了岭北手眼通天的人物,其手腕才气不言而喻。
这块玉世人俱是识得的,这凤玉上有文瑞王的印记,说是见玉如见人也不为过,从明先生来岭北的那一刻起,这块玉就跟着他,现在三年畴昔,他竟将这块玉还归去了。
谢东年却并不害怕,只浅浅一笑:“忠信是为臣之道,制衡倒是为君之道,臣下愿效犬马之劳。”
“谢掌柜好本领。”明先生声音冷得仿佛要结出冰碴来,“既是想要,便给你了。”
王爷盯着他,谢东年的眼中却带着笑意:“谢异是前朝末代的权臣,才调出众,为承帝托孤,身担太傅一职,一手扶昭帝上位。昭帝年幼,对谢异满怀信赖,口称先生,执弟子礼,只如果谢异的劝谏,昭帝悉数服从,无一回绝。”
不知何时,岭北的士族官员从一盘散沙,被织成了一只精密的大网,相互制衡,却又好处相干,令民气知肚明,却又没法逃离。
而后数日,明先生白日在前厅办理公事,夜晚四周赴宴应酬,再没有见王爷。
今后文瑞王跟明先生更冷淡了几分。
明先生怒极反笑:“好,既是如此,便留个端方本分的给你,我自去歇着便是!”
谢东年沉默了半晌,忽得笑了起来,一时之间竟如东风拂面:“大人,可愿去书房略坐半晌?”
谢典簿倒还是笑吟吟的模样,反倒是王爷几次三番给先生甩了脸子。
王爷今后便对他另眼相待,过了几日,那一份喜爱变作了亲厚有加。
反倒是谢典簿,见王爷精力了些,撺掇着王爷出去垂钓,当夜两人并肩而归,正撞上了赴宴返来的明先生。
明先生得宠了。
文瑞王的呼吸呈现了一刹时的停滞:“我……”
崇远君缓缓道:“中间听过明先生么?”
谢东年面上不显,心中却愈发顾忌。
那印着“明”字的印信,偶然竟比文瑞王的大印还要好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