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字之差[第1页/共3页]
“陛下,自秦以来,每个成年男人每年应服一月之役,称为‘月为更卒’。凡当服每年一月更卒之役的人,如不想亲往退役,可出‘雇更钱’礼聘‘次直者’请其代为退役。只要每月出雇钱二千,如许就算退役者“践更”了。
诸葛瑾模糊听到他念叨着二十万人、半年这些关头词,吓得脸都绿了,公然,刘厚算完后,对诸葛瑾道:
诸葛瑾一听大喜,赶紧上前拱手对刘刻薄:“多谢陛下的宽大,愿贵我两国永缔盟好,互不侵犯,相互搀扶……”
每名流兵每月饷银三贯,二十万人每月六十万贯,半年三百六十万贯。每名流兵每天食盐一两,二十万人就是二十万两,合一万二千五百斤,一月就是三十七万五千斤,六个月就是两百二十五万斤,两百二十五万除以一百二十,合一万八千七百五十石。”
“喔……既然丞相说可行,那就如许做吧。”刘厚一副很“勉强”的模样,承诺下来。
诸葛瑾也很猎奇地看着这个小天子在筹算盘,他猜到这个一个珠算东西,但是他向来没有见过那么古怪的算盘。只见刘厚噼噼啪啪地打着算盘,一边算还一边念念有词:
刘厚固然内心欢畅,但是大要上却暴露难堪之色,他装模作样地转头问诸葛亮道:“丞相,你看可有如许的先例?”
另有,你们的兵士为甚么还要拿饷银?拿饷银就拿吧?但是为甚么每人每个月要拿三贯钱那么多?莫非你将他们都当作国度公事猿供着吗?诸葛瑾心机乱糟糟地想着这些题目,整小我将近崩溃了。
莫非你们真的会出兵二十万吗?二十万就二十万吧,可你的兵士都是甚么人啊?一天能吃三斤米吗?个个都是大胃王啊?
“可这只是官方的做法,这真的能够吗?丞相。”刘厚装出一副犹疑不决、猜疑不解的模样问诸葛亮。
“未几啊,二十万人半年的耗损就是那么多,朕刚才都当着你面算清楚了,童叟无欺,朕绝对没有算错,不信你能够本身算一次。”刘厚将算盘推给诸葛瑾,表示他本身复算一次。
“嗯?不是说好了吗,我们联盟伐曹,大师同心合力,有钱出钱,有力着力,我们大汉出兵马,你们东吴卖力赋税。你看,你们只是耗损点赋税罢了,这底子算不得甚么。但是我们呢,将士们都是拿命去拼的,还不晓得有多少人会战死疆场呢。
这么多的物质,吴国如何能够拿得出来,特别是九十万石粮食,就算吴国天下群众勒紧裤腰带也不成能拿得出来。见过狮子大开口的,没见过开那么大口的,这个蜀国小天子莫非疯了吗?
“好,好,我们尽快筹议好详细细节,尽快签缔盟约。”诸葛瑾承诺得很快,他解缆前,东吴朝中大臣已经研判过情势,对于赔款给蜀汉已经故意机筹办。如果能通过送点财帛提早蜀汉进犯东吴的时候,东吴朝堂是悲观其成的。
“这个,这个,陛下,不是如许的……”
这里的“更”指的就是徭役。诸葛亮借官方用钱抵徭役的行动,试图证明吴国这类做法是可行的。刘厚暗笑,看来诸葛亮完整部会了本身的意义,不过本身可不能表示得太焦急,以免引发诸葛瑾的警悟。
“能够,官方之事和国事事理都是一样的。”诸葛亮点头道。
要不您看如许行不可,我们出点粮食、饷银助贵军一臂之力。俗话说得好,有钱出钱,有力着力,我国出点赋税,贵国出兵马,那也算是我们联盟伐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