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安置难民[第2页/共2页]
闻言,蓝佳音将手里的活计搁下,接了锦珠递来的纸张细看。
谁让自家蜜斯担忧边关的战时,非让于成暗中抄了蓝大人的邸报来看。
年年夏季都会有官商富庶人家施衣放饭的安福寺,更是众势所趋之地,平京四周几十里的公众,都慕名前来。
(未完待续。)
而本就苦寒的西地更是大雪连降,两个来月的工夫,就接连下了四五场雪,虽不是百年难遇的严峻雪灾,可贫苦百姓人家,房屋本就盖的消薄,雪下的厚了,不免导致压塌住处,一时之间,无家可归的人那可真是多不堪数。
“蜜斯,这是于成才刚送出去的。”锦珠将手里的一沓子纸,双手奉给自家蜜斯。
也幸亏宣平侯夫人和蓝大夫人本就结合了很多官宦人家的夫人,一起联手做善事,趁机,这些官夫人也把自家捐募的粮食,衣服,都到才建立的捐募司报备。
没两天,就连在外玩耍的孩童,嘴里都朗朗上口的背诵着,师爷们编写的顺口溜。
天然,近似这类事情,都少不了良莠不齐,以坏充好之辈,蓝明东逮住几个,便拿这些人立威,勒令他们翻十倍补偿,如果做不到的,顿时国法措置。
就算只抄和沐凌炫有关的那些,于成的手也常常都要抄的抽筋,真是苦不堪言,独一的好处,就是这一番折腾下来,他死记硬背的也能记些字了。
每日里到安福寺支付棉袄和馒头的步队,能从庙门排到半山,幸亏官府和官方志愿者合作无间,这一年平京的寒冬,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这帽子扣的貌似有点大,但蓝明东可不是没有按照瞎胡说,你想想,边关局势关乎大周国势,如果平京因着灾黎措置不当,而激起出民变,平京一旦乱了,军队的补给那里还能顺利送往边关?
大周二十九年的夏季,那是格外的冷,就连号称四时如春的江南岸,都下了一场十几年不见的阳春白雪,不晓得多少人被冻坏了手脚,而棉袄,大皮袄更是供不该求,几近卖断了货,倒是让那些贩子,狠狠的赚了一笔。
而蓝大夫人她们本来假想的,施衣施饭轮番来,底子就没能实现,实在是灾黎太多,粥棚未几,压根不敷以对付。
蓝佳音这边晓得的动静倒是多了,可邸报多长啊?
讲灾黎的不幸,说边关将士的不易,将捐粮捐衣对现现在的局势能起到甚么关头性的感化,还说会为捐款的人立碑,让善心人的隽誉人芳百世,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平话先生都讲得浅显易懂,只要你不是个傻子,都会晓得捐东西无益平京的安宁,捐了东西还能在功绩碑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