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劝说’[第3页/共3页]
“王爷,当明天子贤明雄武,治国有方,各方推戴,是可贵的明君。他为兄弟交谊愿让位于您,但是您可否做的比他更好!”李纲悠悠地说道。
“王爷此言差矣!”李纲对于赵桓如此执迷不悟有些恼了,“王爷可记得政和年间选立太子之事,您、天子和嘉王三人都是太子之选。嘉王受蔡京和梁师成两位朝中大佬的支撑;当明天子内廷有太后,外廷有童贯和郑居中照应;而王爷倒是伶仃无援,只要个嫡宗子的身份,情势对您最为倒霉,可成果是您得以入主东宫,是何启事王爷心中最清楚!”
李纲也算是个不利蛋,本身入仕不过三十年却赶上了三朝天子,倒有两任半途下台,而他恰好又前后受命劝说两个退位的天子不要企图复位。本日他见赵桓再次闪现出想要复位的心机,看来前边的软手腕都未能见效,眼看前边就要进入京畿,干脆将话挑了然。
随后违背太祖‘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斩杀和免除了蔡京、朱勔等人,固然首要目标还是为了稳固帝位和宣泄私愤,可非论如何说倒算是干了大快民气之事。可将滞留东南的太上皇骗回并囚禁乃至父子失和做的有些过了,这有背于大宋仁孝治国的国策。而撤除朝中奸佞以后,并没有趁机清算吏治,而是简朴的换上了另一拨庸报酬相,乃至朝纲不振,内斗不止,而他又气度局促难以容人,不得不走马灯似的换宰相,使国度更加混乱。
在内奸入侵,国破家亡之际,大宋和百姓都需求一个强有力的带领者。而赵柽应时而生,他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能征惯战、不畏存亡、不惧劲敌,勇于向窘境应战,以是汗青挑选了他,在大宋处于汗青危急的严峻关头,他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人,负担起挽救大宋,救民水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