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怪叫花出山 韩仙子为难[第1页/共3页]
落下几百丈处,有一发光之物,乃是一根约莫数抱的水晶柱子,上有“地仙宫阙”四个古篆,下半尽是白文符篆。火线石壁,有一高大洞门,那根晶柱乃是辟水之宝,洞门以后便是韩仙子隐居的仙府。
卢妪忙叫道:“这个情分便叫妙一真人吃上我五台赵掌教一剑,也去兵解转世方可报偿。怎能等闲两清!”
凌浑惊道:“枯竹前辈竟然也对五台掌教这般礼遇?确是叫人吃惊。便是当年峨眉的齐道友几番拜访,也是不得其门而入。竟然对五台如许态度,倒叫人不测了。何况我承蒙枯竹白叟赐我肉身,免我转世之苦。他老前辈如有叮咛,我是千万不敢推让的”
闲话少说了,本日这金蛛是务必借到手的。我等自于本家侄女叙话,闲散外人怕是不便置喙吧!二位神尼还不早回道山庵堂,何必作此无果行动!”
昔年与五台混元道友没甚么来往,他名声虽说普通,不过他是真人宿世老友,想来还是有些可交之处的。也罢,花子我也是静极思动,便去元江走上一遭吧!”
我也未几坦白,贤侄女,我求借你的金蛛取宝,不是为我本身,而是为了上清一脉道统。你许是不知,现在五台派得了上清贤人眷顾,传下道法、天书,不再是昔日傍门左道。掌教赵真人,被我等奉为截教祭酒,魁首群伦。
枯竹白叟嘲笑道:“这话倒是在理,宝贝正主乃是昆仑派,几时外人能够随便措置了?再说宝贝即便无主,各凭机遇手腕,岂能强求,何来成全之说?
我二人无有多大本领,只是凭着昔日的师门交谊,来找侄女商借,算是出份心力。何人敢从中阻扰,便是我师兄妹的仇敌了!”
芬陀、优昙不由心中恚怒,只是毕竟修佛养气多年,面上也不闪现出一丝。优昙诵念一声佛号,顿首道:“枯竹道友之论又是公允,佛家传下道法,中原传播千年,人或有中外之分,道确无贵贱之别,何况众生划一,何来蛮夷只论?
二人又说了些闲话,极乐真人告别回云南不提。凌浑这里悄悄又策画了半天,本想等老妻崔五姑回洞,再细细商讨,等了几日,不见返来,心急元江之事,只得留书申明原委,嘱其见书往元江相会。随即架起剑光,直往元江飞去。
再说当日峨眉分拨人手,除了嵩山二老,陪着妙一夫人奔赴元江,汇合郑颠仙外,芬陀大师亲往岷山白犀潭,找寻韩仙子,商借金蛛。因为神尼优昙在岷山凝玉峰也有一处洞府,便与芬陀同往。其他几位神僧且在东海三仙岛坐镇,静候各方动静。
韩仙子听卢妪说出起因,心中悄悄差别,她昔年降服金蛛,也听乙休提及过此物用处,说是今后自有道友前来商借金蛛取宝之用。只是不成想先开口相借的竟然是本身的二位师伯,这二老得道千年,久已越劫不死,那里还需借用广成宝库。
二人还未至洞门前,石门自开,涌出一团青烟,簇拥着一个面孔清秀的道姑,腾空而立,这便是韩仙子元神。当年她与乙休反目,将肉身躯壳炼化,深藏天琴壑内,设下禁制,命弟子长年看管,本身元神隐白犀潭底虔修。
韩仙子好生难堪,一方是父亲同门,道法一脉相承,另一方也是当世佛门大德,且芬陀大师当年另有援手之恩。如在平时,即便借本身最紧急的宝贝,均是小事一桩。可现在两家争抢,叫本身好生难堪。不由到手足无措、讷讷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