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1页/共5页]
“就是,”他抬高声音,“我想让我那不肖子进国子监,您看看,可否跟令尊筹议筹议,然后让令尊大人通融通融,免了退学考核呗!”他轻咳两声,“实在是担忧我那儿子的功课入不了祭酒大人的眼,到时候如果污了祭酒大人的眼,就不好了是吧!”
此时站在顾淮面前的是通政使大人,三品大员,正舔|着脸冲着顾淮笑,“嘿嘿,顾大人啊,您看看这屋,可对劲啊?”他将顾淮带到了一处书房前,悄悄排闼,房内非常豪华的安排让顾淮感受整小我都有些懵住了。
“且说。”
“是李纲心大了。”妇人盘过一颗念珠。
“也是,包知先这一死,啧啧。”青年乍看之下色彩浅显,但眼中的光芒却与那张脸格格不入,显出奇特的奥妙感。“杜家人实在不顶用,这么多年,本家后辈也没几个爬上高层的,端赖拉拢些惯会吃里扒外的家伙。”他语气中满是嘲笑。
昔日里一同上朝,顾淮还真从未重视过通政司同僚们的穿戴,主如果因为通政司这些年来实在是不在朝中说话,大师久而久之都快忘了这个实际上应当是举足轻重的中心官署。
通政司,掌受表里章疏敷奏封驳之事。这话儿说得深了,往浅里头说呢,这是个帮百官帮万民,给内阁给皇上递奏章,趁便查抄查抄里头有没有格局不对或者错别字存在然后挑挑弊端的衙门,这官署设置沿自宋时银台司,故而百官又惯称通政司为“银台”。
“通政使大人,这个能够有些难办。”顾淮做出一副难堪的模样,“您晓得我和王爷也不过只是数面之交,能够没体例帮您这么大的忙……”
“天若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顾淮少而读经史子集,读至宋史时见有银台司一署,当时候常旻还嬉笑觉得这是钱庄一样的处所。顾淮给他解释了古籍中银台乃是玉轮的意义,并解释了银台司是因司署设在银台门内,故名。
看到通政使大人的活儿顾淮仿佛接了,左通政眼神一亮,忙开口,“顾大人,银钱不是题目啊!我那不肖子是家中独子,家母心尖尖上的肉啊,可惜文不成武不就,如果能进得国子监,将来直接保举贤才上去,好歹算个前程,不至于让家中白叟一大把年纪了心忧啊!”
通政使大人闻言急了,“顾大人您可必然得帮手啊!您就是能说上句话就行了,实在是我们都没法跟王爷说上话,这事儿必定不是王爷的意义,都是淮扬那些下头的人朝令夕改、自作主张的!”
通政司右通政的位置的确空缺好久,但饶是再无权无势的官位,也是正四品,多得是人争抢,岂会空着这么久?顾淮忙后退了几步,“通政使大人,左通政大人,二位美意如此,顾某实在是幸运。”他顿了顿,“此书房顾某非常对劲,劳烦二位了!”
就在此时,淮扬一地竟有有一富商心胸天下,不辞阔别带上了大半身家赶赴华京,将银两都捐募给了朝廷,建元帝大为打动,嘉奖其为“第一皇商”,并允其后代插手科举,并将此人姓名勒石以记。这一下子刹时开启了大尚王朝官商齐力捐助赈灾的前锋,诸多官员和贩子都纷繁解囊互助,乃至于本应非常混乱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而灾情也被敏捷节制下来。
那二人对视了一眼,竟齐齐地相对抬头大笑,然后俄然停顿,扯着阴笑往顾淮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