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一统天下[第2页/共6页]
宜敏看向规端方矩跪在一旁,涓滴不敢多话的小李子,目光微微明灭才道:“你这主子倒是个懂事的,叫甚么名儿?”宜敏身边服侍的主子闻言顿时一个个对着小李子侧目而视,这小子莫非要时来运转了?要晓得贵主子但是极少存眷底下主子的,更遑论特地垂询名字了,可见是得了主子另眼相待。
康熙眼睛死死地盯着折子上的内容,神采固然稳定,但是青筋凸起的手背泄漏了心中的不平静,好一会才深深地呼出口气,安静无波地看着底下的两人道:“这折子所陈之情当真失实?两位卿家可敢作保?”固然康熙很清楚以鄂尔多和艾文徽的本性毫不会拿这类大事信口开河,但是他私内心仍然有些思疑这事的实在性。
宜敏看着有些晕乎乎的李全,眸中一阵精光流转,没想到竟是李德全,之前只是感觉有些脸熟,又听着梁九宫唤他小李子,这才摸索了一下,没成想倒是歪打正着钓了条大鱼,李德全原名李全,厥后得了康熙喜爱调到身边奉侍,改名李德全。这李德全在康熙朝中前期可谓风景无穷,但是比起梁九宫的张扬,他更加低调谨慎,从不接管阿哥们和后妃的招揽,以是到了前期李德全慢慢代替了梁九宫在康熙身边的职位,特别是废太子以后,李德全更是从梁九宫手中接过了首级大寺人一职,成为康熙身边第一得用的红人。
康熙十五年,朝廷与三藩之战有了根赋性的转机,王辅臣败降平凉,台湾郑氏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之下,仓促撤兵请降。三月。朝廷受命大将军杰书遵诏招降精忠,杰书军至福州,精忠亲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请命仍留靖南王爵,从征剿除郑经军,以功赎罪。朝廷恩准。精忠率兵挫败郑军,郑经败退台湾。接着又进军潮州,打败平南王尚可喜军队,康熙诏命耿精忠驻守潮州。尚之信也接踵投降。至此,三藩之乱已平二藩,仅余吴三桂一部负隅顽抗。
康熙十七年,满洲将帅一改之前多有拖延之态势,八旗儿郎尤其奋勇抢先,数月之间就一起高奏凯歌,势如破竹,兵进云南。
这些落马的官员背后权势盘根错节,即便是汉人官员背后也难保没有站着哪个大师族,若换了其他时候只怕康熙下旨也难以快刀斩乱麻,只是今时分歧昔日,在朝廷与南边三藩叛军对峙之际,满洲八大师族可贵的同仇敌忾,不但帮忙康熙稳定朝局,并且剿灭前朝余孽不余遗力,更加奇特的是,夙来珍惜羽毛的满洲八大氏族竟然也未曾出声反对,即便落马的是自家官员亦未曾提出贰言,此等局面唯有诡异二字能够描述,令那些本来蠢蠢欲动想要保护自家好处的各个世家大族都收回了爪子,不敢轻举妄动。
康熙十四年蒲月,为安定因弹压“伪朱三太子”和“六合会”引发的一系列动乱不安,康熙天子亲往天坛祭天,以上体天心,下安民气为由大赦天下,天下高低的刑徒除大不赦之罪外,一概酌情减轻科罚。
康熙的临阵换将易军之策结果极其较着,跟着叛军节节败退,吴三桂于同年秋病死。吴三桂一死,叛军无首,军心逐步土崩崩溃,即便其孙吴世璠担当帝位也难以挽回颓势。清军趁机策动打击,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慢慢为清军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