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重生之大总统 > 第一章 康有为来访

第一章 康有为来访[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宋骁飞在客堂访问了詹天佑和康有为,行完礼,詹天佑给宋骁飞先容康有为:“这是詹某的老乡,五六岁时开端读四书,到十岁便知曾文公、左文襄之业,而有慷慨远志矣。他光绪十五年落第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更可贵的是,他遍及浏览《海国图志》、《瀛环志略》,阅大量西欧册本,志在维新救国,老乡们称之为康南海。”

李提摩太当时已应宋骁飞之聘,在天津临时任《强国报》编缉,那天刚好登载了他的一篇文章:中国本来是地大物博的国度,资本非常丰富,日贫一日,田亩仍旧,工程仍旧,虽有片长薄技,常常嗟餬口之拙,无他,皆由在上者未克举养民,生长经济。如何使中国摆脱经济窘境呢?开矿、设厂、修铁路、办邮政、开设银行、鼎新币制、开荒、互市等,而特别以修铁路和互市最为首要,最好能广开海口,遍筑铁路,铁路马路通行,则货色畅通,岁省无穷之运费,居者行者,皆获大益,买者卖者,无一偏枯矣。

宋骁飞一听,问:“中国自古以孝治天下,皇上脾气至孝,囚禁太后,他何颜面对天下人?再者,大人可知颐和园有多少扈从?九门提督是谁?他们会听皇上的话?”

康有为对曰:“派重兵围颐和园,禁之。”

宋骁飞把北洋军官黉舍的德国教官请来给新军上课,建立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书院和德文书院,统称“行营武备书院”,并鉴戒他在军校时看到的西点军校校规,定下十条新军规:第一条、无前提履行号令;第二条、团队精力;第三条、只要第一;第四条、勇于冒险;第五条、火普通的精力;第六条,失职尽责;第七条、没有不成能;第八条、永不放弃;第九条、为家国斗争;第十条、当即行动。七千新军颠末半年的刻苦练习,精力面孔焕然一新,战役力大增。

那日,宋骁飞正在天津府邸歇息,詹天佑带着康有为来拜访,他俩都是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隧道的老乡。康有为此时三十三岁,还只是一名举人,他想上书光绪天子求变法,但苦于没有门路。在和詹天佑扳谈时,康有为体味到宋骁飞思惟开放,也主张变法维新,还是李鸿章身边的大红人,便兴冲冲赶来拜访,一来想借宋骁飞之手给光绪天子上书,二来也想倾销一下本身,他也想插手李鸿章的幕僚。

仆人给康有为奉上这份报纸,康有为看完李提摩太的文章,大怒,拂袖而去,说:“道分歧,不相为谋!我康或人是不会放弃我的大同胡想的!”这场面搞得詹天佑极其难堪,宋骁飞也不挽留,道:“恕不远送!”

康有为的辩才公然不错,宋骁飞一听,淡定地问:“民气隔肚恐怕没那么轻易变吧,二百年之法能急变乎?如果朝中保守大臣反对当如何?”

宋骁飞一听,此人好大的口气,便道:若太后反对,当如何?

宋骁飞一想,也罢,无妨给这半吊子的墨客上一课,道:“本官觉得,强国富民之道,乃在于办洋务强工商之本,练新兵强天下之势,兴教诲启万民之智,变旧法成天下之治。变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一步步来,不成能速变,日本明治维新,也是过了二十多年才有宪法!我不晓得你前几年有没有去过灾区,我亲目睹过一家家被活活饿死的哀鸿,饿殍载途,白骨盈野,对三千万农夫来讲,填饱本身和家人的肚子才是最首要的。百姓现在百分之九十是农夫,多数是文盲,以是,我主张要先搞民生,再搞民主,我会先办洋务,次练新兵,再兴教诲,最后才慢慢变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