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鼓经》[第1页/共3页]
“啥书啊。”瘦子老板一边说一边接过赵三儿手里的条记本,看着上面记取的一条书名,念叨着。
大抵过了半个多小时,赵三儿抱着一摞书回到了瘦子老板的柜台前,后者头也不抬,指了指不远处一个女发卖员说道挑好啦,老端方,需求多少套跟红红说。”
赵三儿有些迷惑,因为他并不熟谙这小我,不过还是说道哦,就这本书。”说着把手里的条记本递了上去。
不过驻马营街里的商家,却都陆连续续繁忙了起来。
这天,三味书屋的老板赵三儿,一早就搭乘镇上独一的一趟客车进城,开端进货。
“余自幼习鼓,数十载间跟从梨园行遍数省,于鼓乐很故意得,各地鼓乐俱有其长,但是记法不一,甚为不便。故此,余用心数载,取官方工尺法及鼓乐口传之法,著鼓经一部,莫亭。”
不敷百字的先容,却看得刘宇凡心生敬佩。这是一名真正固执于音乐研讨的前辈啊。看着这本书,刘宇凡仿佛看到了那位莫亭在灯下勤奋著书的身影。
皱巴巴、灰扑扑的封面上,用正楷简简朴单地写了两个字。字是用繁体写的,很瘦,很有力量,有种瘦金体的神韵,刘宇凡一眼看去,就看出这是手书的,并不是那种印刷版。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赵三儿总算从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般的汽车上走了下来。出了海城汽车站,赵三儿直奔隆发批发市场。他这里几近统统的书,都是在这里批发的。
“你说还真有如许的人啊,头一回见面儿,竟然就白送本书给一个没见过面的人。”看着老者的背影,赵三儿笑着和胖老板谈天儿道。
回到家里,刘宇凡如获珍宝般看起了这部《鼓经》,重新到尾翻了一遍,刘宇凡数了一下,这内里一共记录了大小八十三段鼓谱,有成套的大谱,也有只要几个乐句的小段,记谱的体例公然如同第一页上所说的那样,是融会了工尺谱和官方口头相传的风俗记法两种手腕的情势。可惜,对于工尺谱,刘宇凡只是略为体味,却并不太深切。是以《鼓经》里的记谱法,他只是大抵道理,却读不出来。
《鼓经》
“是吗。”开书店的大多都是老书虫,传闻有新货,赵三儿赶紧接过李瘦子手里的《卫斯里》,只读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连呼好书。
“喏,那边一大排,都是新进的,对了,你看过卫斯理的书没?我进了几本,绝对都雅!”瘦子老板拿起手里的书晃了晃。
“哦,如许啊。”老者想了想,随即说道你等下,这书很难找,这里找不到的,刚好我家里有一本,现在也不消了,既然有人想看,就送给他吧。”
“唉,还是乐理知识不丰富啊。如果手里有一本《根本乐理》就好了。”刘宇凡合上书,内心不由得想起了年前去赶集的时候,和阿谁书店老板订书的事。
“你渐渐挑吧,挑好了奉告我一声。”看到赵三儿有点意犹未尽地放下书,李瘦子乐呵呵地说道。
“哟,三儿来啦,呵呵,过年好过年好,又来进货啦?”瘦子放动手中的《卫斯理》,满面笑容地站起家来,同时递过一支“三个五”
当时并没有后代所谓的收集小说之类,可供租的书大多是金庸、古龙和温瑞安等的武侠,另有琼瑶的言情小说,在阿谁年代,这几近就是年青人最首要的精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