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谋官不易[第2页/共2页]
如果他真能合拢真定府兵力,声援太原,解了童贯太原府之围,那当然是皆大欢乐,作为坐镇太原府,领战河东路主帅的童贯天然是功绩无穷,高坎也能得些好处,不过还是算童太傅识人者明,保举有功,大头还是童贯的。
贺致远感激高坎宽宥,自是记在心底。
合了这么多天时天时人和,高坎还是拼了一口老命,在柏岭寨切身入局,吃下了金军那一猛安数千,将全部真定府打得不到旬日就大半境沦亡,连知府都吓得夺路而逃的厚甲马队,才得来的官位,真谈不上“轻易”二字。
只是眼下真定府知府阮伯谦早就在金军侵入真定府以后,携家眷逃出,真定府内高低官员又在金军兵临城下以后,马上开城判降。
并且,在那之前,岳飞就因剿匪有功,补了承信郎,是个从九品的武官。
世人得了信儿,俱都来到议事堂中,各自落座。
以是他当然对东临盗窟武备环境非常熟稔,他的定见,天然也就是最精确的。
算起来,当下真定府府衙高低官员全都叫一锅端了。
闻言高坎微微点头,并未驳斥。
曹琦是真定府本地人,又是灵寿厢军厢都批示使,要论起来,本来东临盗窟、西临盗窟这两处人马,都是他的直属部属。
不过强攻难,却也不是没有别的体例可想。
那故事就好聊了,到时候高坎必然会成为童贯推委任务的第一人选,就连高太尉也要跟着一起吃罪,乃至能够童贯一开端内心想的,便是万一败北,就叫高俅来替他背黑锅。
然后又叫来杨志,问了东临盗窟那边动静。
金国西路完颜宗翰那一支军已经收回,且连战连捷,河东路那边战局愈发危急。
何况,两人本来在朝堂之上便算是政敌。
若按大宋官制常例,就算高坎借高太尉大旗,入得宦海。
因而将当下部下头里的人手都叫到议事堂,定论如何拿下东临盗窟一事。
就是今后岳鹏举在全宋叫金国打得连北都找不到,眼瞧着便要鼎祚尽毁的环境下,以戋戋数百人便大败金军,光复失地,如此不世之功下,也只是先得了个成忠郎,后还降成了保义郎,戋戋正九品武官罢了。
幸亏他们行事迅猛,且几近没无形成任何动静,直到此时东临盗窟那边都还没有反应,高坎心下又松了一口气。
不然的话,这官位哪有那么好拿?
当然,除了童太傅保举以外,也免不了另有高太尉在朝中高低活动,不晓得使了多少银钱人面,才气终究过关。
就那样,还得会做人,手上有些家底儿,晓得活动才行。
毕竟在童太傅眼里,高坎算得了甚么,能背这个黑锅的,明显高太尉更加合适。
官不是那么好当的,想要做大官,捏实在权的大官就更难。
可如果声援不力,没能解了太原府之围,乃至太原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