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捡了个娃[第2页/共2页]
“我们不焦急,你要赶渡轮、赶火车,快点吃。噎了喝口汤。对了!火车上没法喝汤,我给你装壶水。带壶热水吧,感到冷的话啜两口,让身子热乎热乎,别感冒了。”
清苓坐在靠近船头的位子,沉迷地看江上初阳东升,不由想起和向刚第一次进城时的场景。
渔船埠一过,就是帮衬最多的收买站了。昂首看到“副食品收买”的牌匾,猛一拍额。
掂了掂竹筐,分量确切比先前重了,猜疑地卸下来看,惊呆了:筐里多了个熟睡的小娃儿,粉嫩嫩的面庞、没打补丁的碎花小棉袄……那不就是方才在中年妇人怀里的孩子吗?咋会在她的竹筐里?
火车站里挺冷僻,就像这入冬的气候。
这么一想,清苓的肉痛感减了很多。
清苓抽了一下嘴,弱弱地弥补:“这真不是我的娃。”
如果故意扔的,怕是早就想好出逃的路或是在哪个旮旯角躲起来了。有默算偶然,如何都是赢啊。
清苓顺利地买到票,找了一把离检票台很近的长椅,坐下来等。
清苓快哭了。
“传闻火车常常要晚点的,万一赶不上饭点,你就在车上姑息吃俩冷馍馍,总比饿着肚子强。”张奶奶叮咛道。
“我有先容信!”清苓猛地想起这趟出远门的目标,七手八脚地从承担里翻出版记给她开的先容信,摊开在世人面前,“我是雁栖公社派去省会采购药材的,我出差背个娃干啥呀你们说……”
“比真金还真!”清苓举起右手发誓。
清苓一一应下了。
咋办?这真不是她的孩子呀。她还是黄花大闺女一个呢,结婚证都还没扯……
距腊月没几天了,说好腊月前返来跟她拍照登记,也不知哪天返来。再想到过年开几桌酒菜,两人的婚就算结了。清苓伸手抚上模糊发热的脸颊,不得不承认,她也是盼着那一天的。
清苓腾地起家,抱着孩子疾步追出大门,可那里另有对方的影子。
说到柿子,向刚家后院的柿子树,另有一批后熟的柿子等着她去摘呢。还说要做干柿,也不知省会返来,会不会太熟……
左边的长椅上,一个抱着娃儿的中年妇女,低着头仿佛在打打盹。小娃儿正熟睡中,粉嫩嫩的面庞、不带一个补丁的碎花小棉袄,瞅着不像是宁和县这边养出来的娃,也许是多数会下来探亲的。
清苓扫了一眼,就收回了视野,拿出列举的药材清单,摊开在膝盖上,双臂抱着承担,里头有公社开出来的先容信,可不能搞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