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换换换 攒攒攒[第2页/共2页]
邮局那位照过几次面的大婶,仍旧坐在老窗口。
“女人,你家攒下鸡蛋了不?有的话,匀点给婶子。你上回不是问我有没有鱼票吗?这回有,除了给我闺女炖了回鱼汤,剩下另有两张一斤的,跟你换鸡蛋成不?”
清苓想了想,收住去收买站的法度,掉头先去了邮局。
可换什物光有票没用啊,还得有钱。
李四婶固然很绝望,但还是跟清苓约好,下个礼拜天带过来,到时一手鸡蛋、一手鱼票。
许丹咬了咬下嘴唇,内心恨恨道:不就是结个婚嘛,乡巴佬结婚搞来搞去就那点场面,有啥好夸耀的!
“这东西你也有?”李四婶镇静地,这阵子家里进收支出的客人很多,桌上摆一桌葵花籽儿多面子啊,问:“如何卖,没票钱行不?”
张奶奶拍拍胸脯:“没事儿!半斤棉弹八两8、旧棉花弹成新棉花,我眼睛是花了,但斤两还能搞不灵清嘛。你尽管放心去吧,趁早去趁早回。”
“嘿哟!是你啊女人!你好你好!”大婶认出了她,欣喜地站起家,放动手里的活,翻开二道门,拉了清苓到里边的杂货间说话。
在清苓往外掏大枣时,李四婶看到篓子里另有别的,问是甚么。
三四斤红枣、七八斤葵花籽,换了两斤鱼票、一斤豆腐票外加一块三毛钱,都是毛票。
清苓:“……”那不是您老一见面就追着我问鸡蛋,哪偶然候说啊。
清苓揣着微鼓起来的小荷包,背着空篓子,表情镇静地跟李四婶说再见。
“这阵子一向不见你来,还觉得不来了咧。对了,我姓李,家中排行四,你喊我四婶就行。”大婶笑眯眯地自我先容。
几个弹棉匠也纷繁夸她文明高。
许是歇息天,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烈――有挎着菜篮子才从国营菜场买菜返来的、有提着米袋子去粮站列队买米的、也有领着后代去供销社扯布为过年裁新衣的。
心心念念的鸡蛋没换到却换到了更加可贵的大红枣,李四婶不知该哭还是该笑,把连日来一向揣兜里的两张鱼票取出来,塞到清苓手上――
“明天没带鸡蛋,但带了大枣,书上说,妇人坐月子,煮点枣子汤喝喝挺好的,补血养气……”
大伙儿也都哈哈笑。谁还能真信了戏文里唱的半斤棉弹八两八啊,不过是句打趣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