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5页/共6页]
高展明道:“这是不成制止的,一旦推行此政,必然需求数年才可见效果。朝廷可每年授予那些能工巧匠一笔抚恤金,不必太多,遵循阶层发放俸禄,再斥地地步作坊,实验那些秘法,如有效果,推行出去,以三年为限,三年后在官方确见效果,再予以重金夸奖。”
高嫱点头:“有理。你接着说。”
高嫱对劲地看着高展明的反应,待他说完,才不紧不慢道:“起来吧,好孩子,哀家如果故意见怪你,也不会让人用肩舆把你请来了。”
高嫱一介女流之辈,她文章写得虽不好,那些通俗晦涩的典故亦不甚了然,可她身为太后,身边文章写得好、能看懂冷僻典故的能人却不在少数。这篇骈文,她特地命人看了,一字一句阐发给她听,高展明是如何将天子比作韩成王以讽刺天子宠幸赵家的她内心明显白白。她身边的幕僚奉告他,将此篇文章与苏瑅的原文两相对比,虽是两人所写,但文风如出一辙,新增加上的那段是仿照苏瑅气势写成的,就凭这一点也知仿写之人毫不是文采平淡之辈,不然定做不到这一点。
高展明跟着郭玉莲走进仙居殿。
高展明心中不由大喜。拿回了这条线,他生财之路又多了一条,渐渐把买卖做回高元青当初在时的模样,乃至更甚于当年,指日可待了。有了钱,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高展明说到这里,停顿了半晌。他文中触及的都是民生大计,但是他晓得在高嫱心中,民生并非第一名的,放在首位的事权势。是以他脑中略一转,道:“如果推行此政,头几年,朝廷的支出定然会增加,数年以后才可见收益。侄儿以为,此法宜早不宜晚。就说现在朝中局势,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就连朝廷都不得不忌讳,京畿虽有十万亲兵,还是太少,毕竟京畿的亲兵与藩镇的重兵不成同日而语,处所军阀是在疆场上磨练出来的,打过实仗,练习有素。侄儿说句忌讳的话,万一,万一藩镇造反,京畿十万亲兵一定能够对付。是以若不能减弱藩镇兵权,京畿还应当设置更多兵力才是。藩镇长官如何肯被减弱?且减弱藩镇,内奸来袭又该如何是好?是以此法为下策,上策该当加强京畿保卫。要添兵,就要有钱,不但有钱,还要得民气,百姓才会志愿参军,拱卫皇权。若能增加官方出产,一则充盈国库,二则能得民气。如果顺利,三五年内,就见效果。”
高展明见高嫱如此笃定的模样,便知她已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查清楚了。他布下这个局的时候,也晓得此局有忽略之处,只要有人故意查证,统统就会本相明白。
因而高展明赶紧起家在高嫱面前跪下,道:“太后赎罪。侄儿实在是一时气不过,那高亮凶险狡猾,他抄袭侄儿的文章,有恃无恐,便是仗着学中有人给他撑腰,一旦侄儿指证他,他就会反咬侄儿一口。侄儿想来想去,别无他法,唯有……唯有……”说着狠狠咬住本身的嘴唇,一脸哑忍仇恨的模样。
高展明倒没想到高嫱竟会用这么亲热的态度来对他,像是在皋牢他。用皋牢这词仿佛有些不太得当,毕竟高嫱是垂帘听政的太后,而他只不过是高家一个丧父的少年,起码高嫱说这些话,申明他对于高嫱是有操纵代价的。至于高嫱的那份动情,或许对于真正的高展明来讲能够感动听,可对于他来讲,信个三分也就充足了——即便高嫱身处深宫当中,对于宫外的事也不是一无所知的,若高嫱当真如此心疼他,畴前的高展明又怎会吃那么多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