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小科普——节选文稿[第1页/共2页]
及立为典常,既有定律颁行天下,复为祖训垂宪子孙,而墨劓腓宫,并禁不消。
唐虞三代,至汉唐宋,率由兹道。舜诛四凶,明五刑。夏禹承之,声教达于四海。周公相武王,灭国五十,至成康而后,刑措不消。汉高祖初定天下,命萧何定律令,韩信申军法,至文景,挟书之律、肉刑之惨,一皆撤除。唐高祖革隋弊政,定官制,颁律令,太宗贞观以后,惩斩趾,禁鞭背,删定律令,变重为轻,力行仁义,几致刑措。宋初,太祖惩五代之乱,颇用重法,纠惩奸佞[nìng],躬自折狱,务底明慎,立法制严,咸平今后,删其繁密,益务宽仁,子孙承之,含弘光大,恭俭纯诚,何尝杀一不辜之人。
永乐元年(1403)玄月初六。
(此申戒百官之言,榜示于午门以外。)
尔文武群臣尚思各共乃职,敬乃事,勿为朋比,勿事贪黩,勿恣情纵欲,以干匪彝。
古训具存,以资共勉。
有兴趣能够看一下,没兴趣就刷刷过。
敕谕百官廉谨爱民篇
不要觉得朝廷可欺,有天在上明鉴。
朕以藐躬嗣承大统,日理万机,不敢暇逸,思欲旁招俊异之材,光辅邦家。
此历世守成创业之事,刚柔宽猛,礼乐刑政,厥中厥序,莫不递用。
尔表里诸司于群臣百姓当中,各举所知,或堪重担;而沉滞下僚,或可繁;而优游散地,或抱道怀才,隐居田里,并以名闻。
公则不为私侵,正则不偏邪,仁则不暴狠,恕则不害民。
不遵朕言,罪而不赦。
喜好重生大明之六世光荣,老娘不要请大师保藏:重生大明之六世光荣,老娘不要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朕皇考太祖高天子抖擞布衣,当胡俗沉浸百年以后,奸雄傲视反侧之余,拨乱归正,兢兢业业,劳心焦思,日夜图惟,经权常变,不得巳而用刑,特权一时之宜。
忠则不欺君,勤则不怠慢,廉则不贪贿,谨则不肆意妄为。
永乐初年的两篇,瓜估摸着,应当不是朱棣写的。
永乐十三年(1415)正月初二日。
为君难,为臣不易,创业难,守成不易。
朕克遵成宪,仰思圣谟,夙夜祗服,惟欲兴礼乐,举贤才,施仁政,以忠诚为治。
~~~~~~~~~~~~~~~~~~~~~~~~~~~~~~~~~~~~~~~
毋娼嫉蔽贤,毋循私滥举。
永乐元年(1403)玄月月朔
至于用刑,必钦必慎,期于刑措,用臻康理,不负皇考创业之艰。
~~~~~~
治天下之道,君总统于上,臣别离供职于下,高低相承,体统不紊。
朕夙夜图治,擢任贤达,倘能经心办事,天下未有不承平。
而到了永乐十三年这一篇,口气就很朱棣了。
节选了三篇朱棣写的东西。
夫为官的人,以忠勤廉谨为本,以公道仁恕为先。
别的,实在到了永乐朝前期,很多书面的东西已经不是那么之乎者也了。
~~~~~~~~~~~~~~~
论创业守成篇
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礼乐刑政施有其序。
不要觉得百姓笨拙,其心实明;
~~~~~~~~~~~~~~~~~~~~~~~~~~~~~~~~~~~~~~~~~~
论任官求贤篇
任官,图治之基;求贤,任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