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供不应求[第1页/共2页]
“费钱买的?”姜俊有点迷惑。
干饼配口水,姜俊也不挑,有口吃的就满足了。
满满一车的货色,被抢购一空,只剩下了。
时候来到早上八点多,经历了靠近六个小时的奋战!
还真没乱来人!
“别急,一个个来哈……”
第二每天还没亮,就有人赶着牛车、挑着担子陆连续续来了。
“咋卖?”有人迫不及待。
临走前,父亲烙的饼还剩了点。
“探听探听去,哪个敢劈面烧布给人看,只要端庄厂家才这么硬气!”
吃的也备着呢!
一通白活儿下来,四周又聚了人,热烈起来了,啥事都讲究个氛围嘛。
人还没上潮,中间的摊主闲着也是猎奇,早就对这大卡车犯嘀咕,见周齐二人忙凑上来搭话:“小哥儿俩,这一车装的啥宝贝啊?”
想占好摊位,得趁早。
周齐看出他的心机,解释道:“这车货确切不是棉纺厂的,但也别把我往坏处想,这些都是我掏钱收来的,只不过借了棉纺厂的车用用。”
确认地点没错,俩人把车停了个好位置,筹算当场过夜。
姜俊固然穷得叮当响,但还不至于去干那些偷偷摸摸的活动。
那人摸了摸,嘿,手感确切不赖。
“十米送一米,上不封顶,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送完即止!”周齐回声道。
赶到道安里,天已经擦黑了。
周齐一笑,取出尺和剪刀:“十米,足足的,再加送您一米原色布!”
“我也来十米,要阿谁色彩的!”
“不但是我的,另有乡亲们的份。”周齐拍拍他肩,“这车装的但是大师的但愿,他们信赖我才托给我的,以是我此次出门,得把这些货卖出去……得豁出去,不能让大师绝望,懂不?”
这地定义白了就是城乡连络部,还真够萧瑟的。
这时,有人举手喊:“给我来十米,这厂的货信得过!”
一时候,人群沸腾了。
“老板,我急着用,先给我剪十米行不?”
“老板,快点儿啊,我等半天了,给我五米!”
一听清仓,还是厂里货,呼啦一下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想探个究竟。
时候一分一秒畴昔,主顾越来越多,正如集市旁饭店老板所说,此人潮堪比春运火车站。
“我来十米!”
周齐累得腰酸背痛,额头直冒汗,一转头车上的货色已少了大半。
望着这火爆的场景,周同内心乐开了花。开首难,一旦开张,就像泄了闸的大水,想停都难。
说着,手在车门上那“棉纺厂”几个字上一拍。
“好嘞!再附赠您半米纯色布料!”周齐笑眯眯地说,“大姐您真是夺目无能,识得好货,平时这些宝贝可不轻易碰上!”
“给我来二十米布,棉花也来十斤!”
可他脸上,没半点抱怨。
那位大姐一听,感觉挺在理。
大姐乐呵呵地接过布和棉花,四周人一看,确切货真价实,还白送,不由心动。
这算如何回事?卖黑货?
周齐笑着,指了指车上印的棉纺厂字样,说:“棉纺厂的上等棉花和好布料……”
周齐顺势扯开嗓门呼喊起来:“棉纺厂清仓大甩卖,谁买谁划算,一手货,一手质量,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这话老掉牙了,可这些人没见过世面。
这话让姜俊心头一热,本来他搏命拼活护着车货是这个启事。
哎,这话入耳!
直到这一刻,他才深切体味到了“供不该求”的市场热度。之前听别人讲这类场面,他还感觉有点夸大,明天亲眼目睹,才晓得人们对稀缺品有多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