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苏联遗产的最后一滴血[第2页/共5页]
伊朗人的眼睛亮了起来:“导弹?“
三天后,中苏边疆满洲里港口
“还需求这个。“谢一扬又拿出一份空缺文件,昂首印着苏联空军的徽章,“飞翔适航证明,以及...发动机大修记录。“
远处传来柴油引擎的轰鸣声,三辆军用吉普车突破雪幕,车灯像野兽的眼睛在黑暗中闪动。谢一扬眯起眼睛,看到中间那辆车的副驾驶座上,一个肩章闪动的军官正冷冷地谛视着他。
“发动机已经全数改换为全新部件,“谢一扬面不改色地扯谎,“中国制造,质量比原装的更好。“
“钱呢?“伊万诺夫冷冷地问。
1991年2月15日,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
“4号机,你的右发动机温度太高,当即封闭2号发动机!“他对着麦克风喊道,同时看到远处那架飞机的右边发动机喷口俄然冒出黑烟。
四架运输机,八千万美圆。而这,只是开端。
老陈茫然地点头。
四架伊尔-76整齐地停放在军用停机坪上,伊朗空军的机器师们正忙着查抄这些新到的“玩具“。谢一扬站在高朋室的窗前,对劲地看着这一幕。
跟着一阵刺耳的嗡鸣声,最右边的发动机缓缓转动起来,喷口冒出淡蓝色的火焰。谢一扬盯着仪表盘的方向,固然看不清详细读数,但他重视到发动机的转速极不稳定,声音时高时低,像是病笃病人的喘气。
四架伊尔-76运输机顺次降落在临时清理出的跑道上,庞大的轰鸣声惊飞了周遭几千米内的鸟群。谢一扬站在塔台上,通过无线电批示着这场伤害的转场飞翔。
窗外,伊尔-76已经消逝在北方的天空中。谢一扬不晓得的是,此中一架飞机的发动机叶片上,已经呈现了一道肉眼难辨的裂纹。
他按下桌上的呼唤铃,一个穿戴白大褂的技术职员走出去,将一份检测陈述放在伊朗人面前。陈述上盖着“中百姓航总局“的红章,显现四架飞机的发动机“机能优良,合适适航标准“。
谢一扬的眼睛眯了起来:“你肯定?“
“谢先生,“一个伊朗军官走出去,敬了个礼,“第一批货色已经装载结束,随时能够腾飞。“
“每架两千万美圆,“谢一扬安静地说,“比市场价低一半。“
“伊万诺夫少将?“谢一扬用糟糕的俄语问道,同时伸出右手。
“千真万确!“工程师指动手中的图纸,“您看这个燃烧室布局,另有涡轮叶片的材质...这绝对是奥妙技术!“
谢一扬心知肚明,这些飞机将用于向黎巴嫩真主党运送兵器,但他假装毫不在乎的模样:“记得每飞翔50小时就要改换光滑油,中国产的发动机...很娇气。“
“不是现在,“谢一扬浅笑道,“是等制裁消弭后。“他抬高声音,“据我所知,贵国正在和美国人奥妙构和,制裁最迟1995年就会松动。“
“重庆兵工厂已经仿造D-30KP发动机三年了,“谢一扬的嘴角勾起一抹嘲笑,“固然寿命只要原装的四分之一,但充足飞几次中东了。“
谢一扬笑了笑,从怀里取出一张照片递畴昔。“这是明天在满洲里港口装车的照片,三十节车皮,每节载重六十吨,合计一千八百吨优良羽绒服。“他顿了顿,“遵循我们谈好的,一吨羽绒服换两万美圆,总价三千六百万美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