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寒潮预警里的商机[第1页/共3页]
张铁柱浑身肌肉刹时绷紧。这个反应考证了我的猜想——上辈子他临终前说的“云南火线“不是醉话。1989年退伍兵安设是个敏感话题,但也是最好用的刀。
“后生仔,这么早?“老王趿拉着塑料拖鞋走出来,裤腰上挂着的钥匙串叮当作响。他脖子上还留着枕头的压痕,明显是被我短促的拍门声从被窝里拽出来的。
套上军大衣冲出门时,冰碴在睫毛上结了霜。江汉路口的铁皮棚前已经排起长队,步队里顿脚取暖的声音像机枪扫射。张铁柱正用铁锹砸开冻住的门锁,呼出的白气在眉梢凝成冰晶。
“运输队还缺个调剂。“我假装没瞥见他警戒的眼神,把写有地点的纸条塞进他口袋,“月薪一百二,管饭。“
我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塑料旋钮上还沾着女人的护手霜,油腻的触感让我想起上辈子第一次摸到液晶屏的触觉。
老王正在点烟的手顿了顿,洋火烧到指尖才猛地甩开。他眯起眼睛打量我,目光像把锈迹斑斑的刮刀,试图从我脸上刮出些端倪。“五千双?你晓得现在尼龙袜进价多少不?“
尼龙袜包装箱拆开的刹时,化纤的味道混着白雾喷涌而出。订价牌上的“4.5元“被冻得发蓝,这在1990年相称于两斤猪肉的代价。但现在,它是抵抗酷寒的护身符。
三天后的凌晨四点,我被冻醒了。
“你爸刚因为倒卖磁带出来,“老王用鞋底碾灭火星,意有所指地瞟向街尾派出所方向,“投机倒把罪可不止五千块的事。“
棚顶铁皮收回不堪重负的嗟叹,北风从每个裂缝往里灌。母亲伸直在隔壁床铺,盖着三床棉被仍然瑟瑟颤栗。我轻手重脚摸到窗边,呵气化开的冰霜下,汉正街变成了惨白的冰川。
“不是气候预报。“我从怀里取出母亲缝在棉袄内衬的存折,封皮上还带着体温,“这是汉正街信誉社的活期存折,抵押祖宅贷的两万块。“手指导在“谢宏斌“三个钢笔字上,墨水已经洇开了纤维,“我父亲的名字,您应当认得。“
寒潮第三天,收音机里终究公布高温预警。我站在铁皮棚顶上了望长江方向,冰封的江面像块庞大的磨砂玻璃。明天太阳出来时,冰层会碎裂成千万把刀子——就像即将到来的九十年代,斑斓而伤害。
“五千双能够赊给你。“他撕下张印着红线的票据,圆珠笔尖戳破纸张的力道透露了内心震惊,“但五天后如果没寒潮...“
老王的手指在算盘上无认识地滑动,檀木珠子碰撞声里,我重视到柜台角落摆着张泛黄的三好门生奖状。“您儿子在二中读书?“我俄然转移话题,“传闻他们下周要去东湖冬泳。“
“小谢老板真神了!“张铁柱边收钱边嘀咕,纸币在他手套上结了一层冰壳。我数钱的手指已经落空知觉,却清楚记得上辈子看过报导:这天武汉冻死十七个露宿者,长江大桥的冰棱砸穿了轮渡的顶棚。
“三天后会有寒潮。“我抬高声音,柜台玻璃映出本身年青得过分的脸,“零下八度,江面结冰,武胜路天桥冻裂七处水管。“
“国营商店零售价四块八,汉正街批发价三块二。“我踢开脚边的碎冰,暴露水泥地上用粉笔写的算式,“按五今后每双四块五的行情,我能给您留三成利。“
“江汉路步行街口,挨着老通城豆皮的那排铁皮棚。“我递给他半包泅水牌卷烟,这是早上从母亲抽屉里顺的,“柱子哥当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