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明确目标[第3页/共3页]
因为早些年国度让交公粮的时候,每个镇上上缴公粮都是有必然量的,但凡是多出来的,都留在粮站已备不时之需,比如是洪涝,水灾啥的,能够包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
最后就是销路题目了。
毕竟没有几家家里有才气买上拖沓机如许的运输设备,并且一次运量但是个大工程,一两台拖沓机压根就没用。
到时候只怕钱没有挣到,反而将人给搭出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是进了那些带领的腰包里去了。
普通水稻都是一年两熟,在闹饥荒的年代里,其他处所饿得啃树皮了,唯独清河镇这一带大师都能吃饱饭。
以是,江城筹算借用董大喇叭家的拖沓机使使。
当然,眼下还未生长起来,这里统统都还是老旧的模样。
其次就是运输题目。
等粮食运到县城里,那代价但是相称斑斓,直接就被炒到了2毛、3毛不等。
这也是为清河镇厥后成为天下粮食出产基地之一打下了杰出的根本。
你说国度莫非就不查吗?
既然要做买卖,当然是要提早打算好统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