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大木为梁[第1页/共2页]
林啸悄悄地听着,听到“结党”二字的时候,不由嘲弄一笑。
看来,“墨客造反,三年不成”此话不假,此类人毕竟是些跳梁小丑,难登风雅之堂啊……
“这有甚么?如果你果然光复了南京、乃至北京,当今圣上岂会不给你加官进爵?依老夫看,你俩便比如我朝的绝代双骄,必将一飞冲天,终成国之栋梁!”
“诶,岂敢岂敢!大人言重了!言重了!”
听到“水太凉”三字,瞿式耜神采微红,顿了顿,低声辩白道,“实在……家师……虽说当初不得已而乞降,确乃软骨头的叛变行动……然近年来,其身在虏中,不顾年老体弱,未忘日夜结党,运筹部勒,尽囊以资反清复明志士,还多次亲赴金华策反绿营总兵马进宝反清……前年也曾致书与我,以‘楸枰三局’为比方,痛陈天下情势,列举当务之急著与要著……也算是幡然觉悟吧?”
因也是常熟同亲,林啸对汗青上钱谦益此人,倒是晓得一些的,此人字牧斋,姑苏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江浙名儒,文名颇著,是东林党魁首之一。
而眼下,都到这时候了,此人还是只会结党勾连,净干些偷偷摸摸的活动,能成甚么事才怪。
“呃……家师……让将军讽刺了……”
崇祯就义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即位,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凭借之,任礼部尚书。
国难之日,危急关头,这些人中,何曾出过一个力挽狂澜之辈?
“哦,本来如此?这位延平王为人到底如何,鄙人非常陌生,可否烦请大人说一说他的平生事迹?”
城破后,钱谦益终究腼颜迎降了,降清后,任礼部侍郎,时人便又以“水太凉”来讽刺这位屈膝叛变的文坛巨擘。
“有何不敢哪?”
郑胜利是何许人也?那但是万众敬佩的民族豪杰,就连敌手康熙都称其为“外洋之孤忠”,本身一个冷静无闻的后代小辈,哪敢与他相提并论?真是罪恶了!
奸贼洪承畴也是泉州人,与郑芝龙是同亲,在其承诺赐与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胜利、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投降,郑胜利劝止父亲不成,无法带着部分军士出走金门……”
婚后,因柳如是很争气,两人的日子倒是过得非常敦睦,钱谦益为柳如是在虞山盖了壮观富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倒是相对甚欢。
“好……南都城破后,郑芝龙便于福州推戴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元隆武,二十二岁的郑胜利即开端领军,多次受命出闽、赣与鞑子作战,颇受隆武帝正视……但是真正大权在握的郑芝龙,却偶然尽力抗清,乃至在鞑子雄师南下福建的时候,令仙霞关守将施福撤回福州,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全然未受抵当。
他父亲郑芝龙暮年下海经商,因朝廷禁海,便兼营海上武力私运活动,兼并了各路海盗后权势日壮,几近把持了与东洋日本之间的贸易来往,那光阴本幕府很正视他,平户藩主松浦乃至送了一座宅邸给他居住……天启三年,郑芝龙与本地女子田川氏结为佳耦,第二年,郑森便出世于日本平户岛,后郑芝龙受朝廷招安任官以后,他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镇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