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孙可望反水[第2页/共2页]
……
年前,郑国等人被朝廷赶回贵州,孙可望大为愤怒,那郑国又添油加醋地说朝廷新招一支人数未几却具有先进火器的步队,并且欲掠取滇黔两省的铜铁矿,以便打造更多火器进一步裁军。
李定国接到号令后,正摆布难堪,俄然接到留在贵州的部下密报,刘文秀之子也奥妙派人前来劝止,李定国遂决定不予理睬,持续筹划与朝廷合兵事件。
李定国以为,当前清军大肆打击,闯王血溅九宫山,老万岁中箭身亡,我们与清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敌当前,如果再与明军厮杀,只会使清军渔翁得利,当务之急在于联明抗清,不然只要死路一条。
来人名叫高乐厚,是一名江湖剑客,之前与可望曾有私交,实在此人便是洪承畴身边那位奥秘的丁先内行下,此行是受命特来讲降孙可望的。
自从孙可望受封为张献忠的老封号秦王后,仿佛以天子自居,乃至规定统统衙署的称呼前都要加“秦“字,不但频频压抑李定国等人,对永历帝也极尽欺侮之能事,永历帝实在难以忍耐下去了,便采取瞿式耜之计,派人持密诏与孙可望有冲突的李定国,望他前来护驾稳定大局。
孙可望马鞭直指火线:“去吧,重视伤亡,还要留着力量打南宁那。”
郑国闻言也笑着拥戴道:“自从有了红衣大炮,明军之前的守城战术便已失灵,他们莫非不晓得一旦城墙被轰毁,便成瓮中之鳖了吗?还不如布阵城外与我野战。”
郑国闻言愣了愣,随即抱拳叫道:“标下愿率儿郎们取下果化,献与王爷!”
“是!”郑国应了一声,催马而去。
“野战?就凭他们胯下的滇马,便能挡住我精锐马队的打击?”
孙可望从他口中得知清军稀有十万之多,且以重兵俄然攻击,已呈不成反对之势,自觉出兵就是自寻死路,高乐厚又取出洪承畴密信,信中承诺只要他承诺投诚,竖起反明大旗,清军便立足遵义,许他保存滇黔地盘。
在高乐厚的鼓动下,孙可望狠下心来,号令主力敏捷东出,靠大炮轰城,只几天就击溃李元胤的驻军夺下了百色,一起连夜追击再无反对,次日中午便已兵临果化镇。
如果他能够反戈一击,主动出兵广西活捉永历,那更是大功一件,定向清廷保举赐封他为“义王”,面对如此优厚的前提,孙可望便起了降清之心。
永历采取瞿式耜的建议,暗中派人与云南李定国联络,一方面请他可否出兵南宁护驾,借以制衡孙可望与林啸任何一方的威胁;另一方面相商共同采矿事件,也算是对林啸有个交代,实在还是为了本身的军队能够早日用上新式火器。
李元胤的两千马队归建今后,按林啸的建议派出了一千余人前去百色驻守,张同敞受命募兵,招到了三万余人正在抓紧练习,只不过临时利用的还是老式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