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南京!南京![第1页/共2页]
终明一朝,南京一向是南边乃至天下的政治、经济和文明中间,不但北京一地统统吃穿用度均由此地筹集起运,乃至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以此地为起点。
清军入关的时候,尼堪在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中立下了不小的军功,击败李自成安定河南以后,尼堪又跟班豫亲王多铎南下攻打南明弘光政权,很快攻破了南京,率军追击并且抓获逃到芜湖的明福王朱由崧,随后又率军攻打江阴。
加上清兵在城外搏斗的七万多人,此役共捐躯百姓十七万余,江阴城,由此而被誉为“忠义之邦”,而这个尼堪,恰是当初参与屠城的清将之一。
最后,他决定一变态规,采取“东守西攻”之策,集合上风兵力于一起,重点冲破云贵,直捣南明大火线,只要避实击虚,起首击溃大西军余部,篡夺了他们的矿场,方能完整停止那支奥秘步队火器的上风。
……
城内玄武湖畔,鸡笼山麓的国子监门生多达近万人,此中有很多来自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门生在此学习。
待邻近的各级首要将领到达南京后,洪承畴与众将商讨了一番,明白了计谋假想,下达了作战摆设令,并三令五申尽量减少劫夺,严禁再次屠城。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地点,一水相隔河两岸,别离是南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堆积之地,明末的秦淮八艳名闻遐迩。
而东路军,则仍由平南王尚可喜任主帅,麾下共有广东驻军五六万人,另有三四万人驻守闽浙一带,以戍守为主。
自此,南京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中间,明初时人丁约有七十万,到明朝中叶,人丁更高达一百二十余万,是当时中国范围最大、人丁最多的都会,也是全天下最大最繁华的都会,修造用时达二十七年的南京明城墙,是天下第一大城垣。
此次,顺治确切很支撑他,不但承诺他重新启用平西王吴三桂,与八旗将领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备战,还加派了满族懦夫敬谨郡王尼堪前来助阵。
南京明故宫西侧,原明初五军都督府衙门内,洪承畴一行甫一到达,便以此地为总督府,告急调集各地将领前来议事。
江阴全城百姓因抵抗剃发令,在抗清三公的带领下抖擞抵挡,独守孤城八十一天,在二十多万清军携两百多门重炮围攻的环境下,杀死了清军三个王爷,十八名大将,共击毙清兵七万五千余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近十万百姓全数殉节,无一人投降,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今后,南京成为统辖今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的两江总督署驻地。
顺治五年,尼堪又同英亲王阿济格一起安定天津一带的土寇,顺治六年,又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讨伐叛将姜瓖,被晋封为敬谨亲王,不久却因为包庇阿济格擅自藏匿兵器而不报,被降为郡王。
中路军,则由敬谨郡王尼堪亲身出镇湖南长沙,麾下以一万满骑为主力,加上清协军也有十来万人,分兵驻于郴州、永州、遂宁一线,直接威胁桂北。
万积年间,西方布羽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目炫狼籍……南都城极其宏伟壮观,本朝建国天子洪武把它形成古迹,东方所能见到的统统都没法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