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报纸[第1页/共2页]
“亭林先生说的不错,是我焦急了一些,还是得先让他们下田下军去干一阵子活才行……”侯俊铖点点头:“那就先把这份样刊打归去吧,军报的事前停息一下,让主编写手轮换着下田下军,过段时候我就方法军去永新了,让鹧鸪先生先把大字报给赶出来吧。”
“放贷前好话说尽,利率多么昂贵,放贷以后便脸孔狰狞,利滚利的榨钱,那些豪商富商背后谁没有官面上的干系?他们说是高利贷,哪家小商贩敢否定?”
“你心中稀有就好!”顾炎武点了点头,见侯俊铖心中已有了筹算,也没有持续再劝说,转移话题道:“黄晦木这军报的样刊你翻来翻去的看了好几遍了,可还感觉对劲?”
街上的百姓一眼望不到头,马车板车将整条街堵得满满铛铛,顾炎武靠在商号的大门旁,笑道:“一两银子一股,在江南敷裕之地,一个平常百姓一年支出十两银子便算是歉收了,没想到永宁的百姓们竟然这么主动,这二十万股怕是用不了一天就能卖完了。”
“四海商号实际上是给那些小商小贩、小工坊主们一个托底,让他们能够在红营治下顺畅经商办工、赚取到好处,只要他们能够走出去,创办工商的路天然也就走通了!”侯俊铖嘲笑几声:“小辈从一开端就没希冀有甚么大商大贾跑来我们的按照地经商办工,他们那些家伙,哪个不是凭借于朝廷才气敛取大笔家财的?”
“鹧鸪先生还感觉丢脸呢?这军报他都不亲身来送,那些士子自甘出错,怪不到鹧鸪先生和南雷先生的身上……”侯俊铖打趣一句,抖了抖手上的军报:“大抵是照着我的要求编辑的,文章用的都是口语,鹧鸪先生竟然还会画小人图,倒是个欣喜,不过这个内容嘛…..总感觉还是缺了一口气。”
顾炎武皱了皱眉,语气有些犹疑:“辅明,商道之艰、制钞之难,老夫和邱知县都与你说的很清楚了,但你对这商号的生长,还是这么有信心。”
“这些乱七八糟的钱钞,代价各不不异,要做买卖,单单是清理这些钱钞都得费很多脑筋,商户自家都搞不清楚,更别说百姓了,另有很多奸商银商专以掺假的劣银劣钞稠浊此中,百姓商民也有力辩白,拿去买东西便只能折价,中间的差价全给那些奸商赚走了。”
“百姓信赖我们,但我们不能华侈了这类信赖,不到万不得已,能互惠互利就不要搞捐款那一套……”侯俊铖摇了点头,笑道:“今后商号办起来,开端红利了,我是真筹办给这些参股的百姓们分红的,要让百姓晓得,跟着红营走就有肉吃。”
“另有朝廷和官府的苛捐冗赋,比如永新一地,针对商户的捐税就有酒肉捐、屠宰捐、护商捐、兴学捐、皮货捐等二十几个捐税,永新的知县还算是‘鼓励工商’的,这捐税在江西都算是少的了。”
“其次便是高利贷,做买卖嘛,有亏有赚,小本商家如果亏了本,大多是要假贷的,可他们能去那里借呢?只能是那些豪商的票号钱庄了,可那些豪商富商是如何发财的?无商不奸嘛!
“我不是对这商号有信心,我是对红营有信心!”侯俊铖浅笑着答道:“为甚么工商难做?起首就是钱钞稠浊,银子有银毫子、碎银、官锭、商锭,铜钱有康熙通宝、顺治通宝,乃至于前明的永乐通宝都在利用,纸钞有朝廷的宝钞,有晋商的会票,有江南的号票,另有江西的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