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页/共5页]
有个使臣忍不住道:“我国丞相亲身前来,这不就是最大的诚意了吗?”
先前在官署时,安珩宣称此行是为缔结友爱而来,要与晋国商谈互通有无等事项,谢殊却未焦急安排,先请他们好好歇息,第二日又特地在秦淮河上行船设席,接待世人。
卫屹之在书房中措置军政,苻玄快步出去,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安珩回了一礼,笑道:“久闻武陵王龙章凤姿,本日一见,公然名不虚传,秘闻此行能见到您与谢丞相,真是不枉此行了。”
他感觉光荣,快意在如许的大师族里,必然少受了很多苦,却又感觉心伤,从当初阿谁乡野丫头成为权倾朝野的丞相,又岂是身披一件男装就能办到的。
谢冉愣了愣:“甚么?”
“谢丞相大名如雷贯耳,久仰。”他抬手施礼,声若玉石相击。
卫屹之最早出门,大师忙着道别也没在乎,谢殊却看得清楚,打着哈哈走出门外,朝着他的背影跟了畴昔。
秦国丞相亲身出使晋国,实在是让人始料未及。天子感觉此人将路程隐而不报是不尊敬本身,挺不高兴,干脆就当不晓得,全数推给谢殊去措置了。
卫屹之举着灯走到那人跟前,单手托着他的胳膊扶他站了起来。
沐白走后没多久,舱门帘子被挑起,谢冉低头走了出去。他身着湛蓝大袖宽袍,身披大氅,稍稍饰面,又是一副好皮相,叫在场的秦国使臣又多看了几眼。
安珩道:“武陵王还没答复秘闻的题目呢?这可算有诚意了?”
卫屹之看向谢殊:“谢相觉得如何?”
元和二十八年冬,秦国使臣达到晋国。谢殊射中书监袁临、尚书省右仆射桓廷、御史中丞谢子元三位大臣全权欢迎。
卫屹之看他一眼:“算,安丞相故意了。”他叫来小吏,叮咛将这些人带下去安设,稍后问清楚姓名和来处,也好安排送返故乡。
那二十余人纷繁下拜谢恩,有的乃至忍不住冲动哭了起来,在场的晋国官员见了都唏嘘不已。
安珩笑了笑,不置可否,“素闻晋国文有谢丞相,武有武陵王,二位堪比当初赵惠文王部下的廉颇蔺相如,秘闻倾慕久矣,现在终究得见谢丞相,如何不见武陵王呢?”
那人刚要开口,却重重地咳起嗽来,一手扶着中间的马车,一手拢着唇,咳得很短长,的确上气不接下气。
挑灯小吏捂着口鼻上前踢了他一脚:“真烦,有完没完了。”那人跌坐在地上,总算不再咳了,他当即喊道:“快快快,报上姓名籍贯,看来得专门给你安排辆车了。”
“安珩竟然亲身来了?”他手指导着桌案,眼眸轻转,对苻玄道:“当初就是他命令诛杀了你一家,这段时候你还是不要露面了,免得被他认出来。”
几曲结束,世人抚掌喝采,安珩对谢殊笑道:“秘闻出身豪门,对乐律并不善于,也批评不出甚么,实在忸捏。”
卫屹之回过神来,缓缓坐了下来。
几位使臣还未答话,身后传来脚步声,几人转头瞥见来人,当即低头退到一边。
他这般哑忍,倒愈发减轻了谢殊的防心。“也好,那秘闻这就派人去请武陵王来。”谢殊叫来沐白,让他去请人。
“大哥……”
若非听到名号,绝对想不到这会是阿谁叫无数秦兵闻风丧胆的武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