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食参果终究长寿 孝女赋招惹是非[第2页/共10页]
慧清哪晓得高翠兰这般倔强,连皇上派来的人也不放在眼中。只得硬着头皮道:“翠兰,你既然来寺里削发,就得听老衲的话。皇上派人到寺中,就是咱寺中的大事,佛门的大事,谁也获咎不起。你可不能难为老衲,不管如何是要见的。来来,快来,老衲给你引见一下!”
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表态。武则天接着道:“本来说是一个孝女,伺奉父母各式用心。美意好报,她的二老都长命百岁,本人也容颜不衰,竟然芳华常驻。本宫让该县给她建一座孝女牌坊,以彰其功德,明示世人,弘扬忠孝之道。再者,本宫也想亲目睹见这位孝女。这下可好了,孝女成仙了,还那里见去?”
高福送走了高翠兰,锁上了侧门,方前来开了大门。跪在县太爷轿前道:“家仆高福给县太爷姑爷叩首存候!”这时柳亦风翻开轿帘,问道:“高福,姨娘大人在家否?”高福道:“回姑爷话,我家姑奶奶已成仙成仙了。”
实在他已经体味了圣上的意义:孝女成仙是假,但必须找到其人。就这个事儿也够费事了,处所上找不到的人,让京官那里找去?他一面直骂柳亦风没事谋事,还想乱来朝廷,官当的不耐烦了;一面遴派得力官员前去丘城查访。
世人来到庙门前,跟差忙叫守门沙尼前去通报方丈,就说本县县令引钦差大人到了,叫她快出来驱逐。那沙尼不敢怠慢,仓猝走了出来。
柳亦风没想到一篇“孝女赋”会闹那么大的动静。接旨后,一面派人动手筹建孝女牌坊;一面鸣锣开道,亲临高老庄驱逐高翠兰进京。
再说柳亦风回到县衙,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三天两端派人到高老庄刺探动静,始终不见高翠兰的踪迹。又怕时候迟误长了,朝廷见怪下来。只得硬着头皮先写一个折子奏报朝廷。大抵意义是说“尽孝之人本不求名利,高翠兰伺奉二老弃世后,别无它念,又恐本身的面貌惹出世俗的费事,便决然削发了。村里人都说她成仙成仙,去了万寿山。现已费尽周折,找不到此人,故不能送往宫中。实乃下官无能。望圣上训喻!”
却说猪老迈经历这场事件以后,实在烦恼了一阵子,对人生也有了必然的感悟。人间毫不象他想像的那样:一是凭力量干活,不怕没饭吃;二是找不到高翠兰,随便寻个女人也能过日子。可天下女人多的是,却跟本身无缘。再看看和他一起干活的那群人,鳏夫便条多得是。有几个春秋已经五十多岁了,一次也没有碰过女人。以是男人场上大师都能谈得来,并且一提及女人,都来了精力,干活也不累了。
不大一会,方丈慧清便带着知客前来拜见。见罢礼,迎进茶堂,敬上香茶。慧清道:“钦差大人亲临寒寺,实乃庙门一大幸事,不知有何见教?”李大人道:“传闻有个叫高翠兰的,来你寺中削发,可晓得此人?”
高翠兰心中“格登”一下,没想到会害了本身的外甥半子。但她毕竟跟着沙尼们打坐念了几天经,有了些定命,遇事心中稳定。她抬眼看了看李大人,便不慌不忙地辩白道:“老衲一心向佛,以善为本,岂敢欺人、哄人。何况老衲自父母归天以后,一向没见过县令大人,如何去棍骗于他,李大人言重了!”
柳亦风听到这里,才晓得高翠兰公然来了清冷寺,心中有些忸捏,又不好插话。方丈慧清接着道:“别说你是钦差大人,就是县令大人来了,老衲唯恐礼数不周,怎敢违背大人的意义?”说罢,便叫一个沙尼去喊高翠兰过来。李大人忙拦住道:“慢,不要讲本官来了,就说方丈喊她。”那沙尼承诺一声,便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