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书籍赠佳人[第2页/共3页]
如果现在将《多少本来》传播开,将比主天下汗青上提早约六百年。中原当代数门生长到宋朝,已经早就有很多专门的数学著作,诸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之类,但这些书对数学的生长,至心比不上《多少本来》。
书房正中的书案上摆着一台轻浮的条记本电脑,中间两台打印机,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能够打图片;一台激光打印机,打印速率极快。
这时莫凡的声音远远传来了,“小妹,本来你在这里,害得我找了好久。”
如果用这类印刷技术,四书五经的厚度将减少五分四以上,节流大量的纸张。他再摸了摸纸张,纸张又厚又韧,竟然和市道上的纸张大为分歧。
“诗经邶风中的一首,此中有两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若真抄了这两句诗给他,今后另有脸见人吗?太可爱了!”说到这里,莫诗筠俏脸又涨红了。
李浩没有热熔机这类装订东西,不过也不需这么初级,在这叠纸上钻了几个孔,用粗线一穿就成了一本书。
从主天下带来的两套太阳能家用发电体系,此中一套已安装好,李浩主寝室已经通电。作为一个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门生,装电线这类事太轻易了。
“老丁,我回府了,你去崔记牙找崔掌柜谈谈,租下那间店铺。房钱能谈少一些最好,谈很多也没干系。明天就签下租用左券。”李浩此次出来主如果为拍照馆选址,现在拍照馆的店铺已肯定下来,他便能够回府了。
李浩拿着这本书到了前院,找了一个长工,让他将这本书送到莫府,亲手交到莫凡手上。
这本书是天下上最闻名、最完整并且传播最广的数学著作,传闻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按主天下的汗青轨迹,这本书要到明朝末年才开端传入中原,当时闻名科学家徐光启熟谙了意大利布羽士利玛窦,两人一起翻译的。可惜只翻译了一部分,而后又过了两百年,这本数学名著才终究完整地呈现在中原。
最后又用大号字体输入了“多少本来”四个字,再添上“欧几里德著”一排五个小字,想了想又在最上输入“赠泉州莫氏家属”几个字。这一页打印出来作为封面。
直到现在,李浩揭示出数学上更广漠的天空,那少女神驰不已,如果李浩不是个年青的男人,她就想当场拜师学艺了。
“好,我这就写给你……啊?《邶风・伐鼓》?”那少女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你……恶棍!”说完怒冲冲地回身,一阵风似的走了,只听到木楼梯传快速而有节拍的脚步声。
莫凡翻了翻这书,又是非常震惊,他每次见到奇珍奇宝阁的东西都震惊,这几近已构成风俗了。他倒不是震惊书上的内容,他略略看了一下,晓得这是一本数学上的书,他对这个没多少研讨。他诧异的是印刷的字体竟然这么小,还这么清楚。
那少女自小跟着一名算术高超的先生学习,直至青出于蓝以后,在这方面几近找不到交换的工具。并且学完算经十书以后,数学仿佛已经登临绝顶,没有持续走下去的门路了。
他拿着这本书往mm住的小楼走去。
李浩回到后院书房,如果有个宋人看到他书房里的安排,必然非常诧异,因为很多东西他们向来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