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1页/共3页]
南朝宋、齐今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点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史治少城。公元348年至354年,东晋常璩编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处所志书《华阳国志》。后周置益州总管府。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成西南道行台。次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立室”。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期间,成都的织锦业已非常发财,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秦汉成都的贸易发财,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天下多数会,西汉时成都人丁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
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通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修建城池;但根据实际发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能够追溯到3200年前。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成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成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多数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成都府,作为南京,改成都守为尹。时又分剑南为东西两川,成都为西川节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罢京,而成都府仍然稳定。
天府广场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接收前人的治水经历,带领本地群众,主持修建了相沿至今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处所官办书院“文翁石室”。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汗青进入五代期间。王建盘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王建励精图治,使蜀中经济文明生长繁华。季子王衍即位仅7年,925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韬伐蜀,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前蜀亡。后唐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副使,后唐式微后,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岁袭位,很有作为,统治30年,后好大喜功,自觉出兵关中,增加百姓承担,导致国力弱微,965年为宋所灭。
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此中成都为首府。明□□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古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主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死力抵当,战乱多年,人丁大减。满清康熙年间,满清朝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步规复生机,并繁华至今。清沿明制,设四川布政使司于成都。天子另简派四川总督、成都将军驻成都。清同治二年(1863年),承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失利,清军诱俘之,在成都城外科甲巷将其凌迟正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