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长安城[第1页/共2页]
一大早,李静姝跟身边的小丫头说了一声,就走出了诚意伯府,涓滴不在乎黄氏会不会同意。沿着笔挺的朱雀大街,直往北市而来。
说完,一个健步搭上院墙,往上一翻,蹬的一声响,小六子已经到了门里头了。行动如此谙练,可见翻墙畴昔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李静姝趁便在街头找了家馄饨摊子,花了十文钱吃了一碗馄饨。真不愧是帝都,在朔阳再贵的馄饨也不过就是三文钱,在这儿却已经翻了几倍,李婧现在深切的明白了甚么叫“长安居,大不易”这句话。如果耐久在长安住下去,只怕她手中的银子撑不了几日了。
长安城占地千里,长长的朱雀大街一眼看不到头。沿着此街,全部长安城均匀地分红了十三坊,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东西四坊住的无不是高官贵族,世家领地,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的都非等闲之辈;南苑三坊则是虎帐,里头驻扎着大华朝拱卫京畿的羽林十六卫,共二十万兵卒;北六坊则是布衣百姓所居,鱼龙稠浊,长安城最繁华的商市和曲水的绝顶也都在这里。若从长安北境最高的终南山上望去,全部长安城就如同棋盘普通,楚银河界,甚是清楚。
在诚意伯府不冷不热、不咸不淡、非主非仆的客居了数日,静姝感觉日子非常无趣,她有些驰念清月阿谁奸刁的小丫头了,也不晓得这个初到长安城的乡间丫头如何样了,有没有找甚么新奇玩意,或是闯出了甚么祸害来。
“小六,你如何这么早就来了。”
不过,长安的馄饨比朔阳的馄饨味道要好很多,面皮擀得实些,汤水也平淡些,馅料也种类多些,只是料也少了些,一碗下来,李婧才吃了五分饱。本想再叫一碗,可瞧着摊贩上写好的“十文一碗”的代价,另有桌子上的一大堆纸包,这个设法天然就被李婧吞入腹中了。
长干里,乃布衣百姓聚居之地。
百年长安城甚是繁华热烈,沿街有米市、柴弄、布店、染坊、杂货、剃头等店;酒坊、楼阁、茶坊、戏园子、青楼林立;卖茶叶蛋、五香豆、蟹壳黄烧饼、葱油饼、豆腐脑儿、牛肉锅贴等琐细吃食的摊子比比皆是;小二呼喊与号召声纷繁入耳,卖馄饨、包子、面条的摊贩蹲在路边生起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满盈半个街头。到处都是朝气勃勃。这时的长安城才是真正的长安城,比朔阳不知要好到哪儿去了,简朴点说,朔阳就是土鸡瓦狗,长安才是人间瑶池,二者之间的确就是天壤之别。
不过与万千民房分歧的就是,门板上晃闲逛悠的挂着一块牌匾,上头写着歪倾斜斜的两个大字,“李府”。
“没女人来得早。”小六子“嘿嘿”地挠了挠脑袋,“女人,你先等着,小六我翻过院墙去把门翻开,清月那家伙还没起来呢。”
敲了拍门,院中毫无动静,正迷惑着呢,身后俄然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喊叫声。
小院不大,占地不过半亩,还没伯爵府的百分之一大,更不要说曾经是显赫一时的黄府了。院墙也是灰的,还爬满了绿绿葱葱的野草,仿佛已经好久没有人居住了。不过门口的红灯笼洁净如新,可见还是有人居住的。
长安城位于龙首川一带,三面对水,南近终南子午谷,北踞渭水,东临灞水,西面是隆起的龙首塬,其间六条高岗此起彼伏,自东南向西北延长;“八水”环抱城外,“五渠”流经城内,风水极佳。前朝有位风水大师曾云:此乃去乾卦之象,当为帝王居。此语一出,长安就成了都城首选。前朝选此为都,大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