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巧遇[第2页/共2页]
赵亮仓猝摆手道:“不可、不可,张二爷,这房间已经住客人了。”大汉叫道:“我们晓得这内里住了一个仙女才来的。”说着就往里闯。赵亮忙上前拦住,赔笑着道:“王大爷,您行行好吧,不能出来啊!”大汉手一挥,把赵亮摔出几步远,又筹办排闼。
“客长,这房间已经住了客人。”
这时,从街的南头走来一名斑斓的少女:她约十四岁,从上到下一身乌黑;头上戴的玉环闪着银光;白净、光润的俏面上一双秋水似的大眼睛带着一种摄民气扉的灵光,衬上素白的衣裙、素白的披风确有一种不轻言喻的神韵。
临安是江南一个非常繁华的小镇,一条大街像玉带把它分红两半,不管南来北往的小商巨豪,还是背剑挎刀的侠客军人,都常在这里歇脚,因此也经常呈现一些刀光剑影的场面。
赵亮忍不住又看了他一眼,见他两眼直盯着那白衣少女方才关严的房门,眸子也不成转一下。赵亮跨前两步进步了声音:“客长!您是住店吧?”
“那就住这间吧!”少年公子又指着白衣少女住房右边的房门道。
这少女那么美,吸引了统统人的目光。白衣少女来到一家堆栈门前止了步。
提起这店东赵亮,周遭几十里没有不晓得的:赵亮暮年死了娘,十五岁时爹也因劳累过分放手归西,他就单独运营这片小店,家里没有女人也不好过。苦苦挂了十年才与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封氏结为连理,
赵亮实在吃了一惊,心道:这可不好办,请这房间的客人让出来吧,太不公道,且人家一定肯;不让吧,岂不是获咎这位公子。哎呀呀!当真是个吹火筒里的耗子――两端受气呢。鄙谚说的好:“急中生智。”赵亮俄然明白,这位公子活力是因为不能住那两间紧挨着白衣少女住房的房间,因而又走上前一步,指着对门的房间:“客长,您就住这间吧,这房间但是向东,凌晨氛围好,又洁净又宽广。”
光宗十四年仲春,临安比往年还要热烈。元宵闹完不久,春女人就姗姗而来了,瞧!暖风儿悄悄地吹着,喜燕翻飞,小鸟鸣叫,杨柳吐芽,桃李盛开,油菜金黄,小草泛青,傍晚夕照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霞衣,那天涯的云朵也变得血红了。街上仍然是那么拥堵、买的、卖的,行人或东游西荡的闲汉都各自忙乎着,一派繁华气象。
这堆栈大门上方的横匾四个烫金大字“永乐堆栈”在落日下更是刺眼。这永乐堆栈但是出了名的,堆栈里房间亮堂,桌椅整齐、洁净,店东店小二又热忱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