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太陵变乱 第一章 两军阵前[第3页/共5页]
“那当然是十成咯!”木阿美不假思考地应道。
素清安静地说道:“世子曲解了,我军在此并不为战!玄某是来送世子的!”
“请指教!”
“只要世子北归以后,善待我朝百姓,玄某便感激不尽了!”
“哦?不会吧!大人现在前后夹攻之势已成,莫非不想尽灭我军?”苏哈昌底子就不信。
大师听着素清的话,这才恍然大悟,高继勋说道:“本来大人始终看得都是大局啊!”
素清当然明白苏哈昌话里话外的意义,他还是笑着应道:“久仰!久仰!”
素清又说道:“将失一令,则军破存亡啊!以是,无妨卖他小我情,只盼他北返以后能善待大兴百姓!”
苏哈昌的一番话,并没有让玄素清的面色有涓滴的窜改,素平淡淡一笑说道:“世子既以天下为己任,那么玄某倒有一问,敢问中间,何谓之‘天下’?又如何能称之‘功德’呢?”素清浅笑着顿了顿接着说道:“玄某看来,所谓‘天下’并不止于山川沟壑,厚土草壤,乃是为民气之所向背,天命之所依归,而‘功德’二字,更是藏于民气,寄之广远。是故,自古得天下者,皆非以兵武之盛而称焉,昔刘邦曾数败于项羽,然垓下一战定之,使炎汉得天命而享国凡四百年,何则?君不见当年咸阳城里,刘邦与民秋毫无犯,且约三法而安民气。然项羽屠城毁殿,尽逞凶暴。故而,楚汉之争,楚亡之于军武?大谬也,天然是‘仁’克胜于‘武’。再者,唐太宗也曾兵败渭水之畔,斩白马以臣礼事于北狄,然数年未过,却能尽选北狄健儿内卫君侧,何故?岂不闻贞观二十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因此,太宗之能在于广布仁德于民,并非穷兵黩武以彰其势!贵国汗王趁人危难而发兵,已是失‘义’之举!入关后,苛虐百姓又何止百万?这般不义于前又捐德于后,竟何敢称‘功德’而自夸天下之继者?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贵国既不奉中原道统,那各处便皆是异心之人。如此,不如回还关外,解千万黎庶于兵器地火当中,以大德掩大失,方为功德之举!”
这回,高继勋又昂首望了望尚在远去的申军说道:“他们有悍马精骑,战力当在我军之上,我军如果能胜,怕也要折损六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