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下有对策[第1页/共3页]
阿谁班头儿拄着水火棍正在打打盹,杨浩一叫,他立马醒了过来,从速一擦嘴角口水,承诺一声便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守在大门口的刘牢之赶了出去,抱拳道:“大人有何叮咛?”
泗州府衙门口一字排开接管陈告的官差们早上还齐刷刷地站在那儿,挺胸腼肚,威风八面,现在全都跑到大门洞里,坐在齐膝高的门槛上,让鞠问风吹着乘凉去了。一条大黄狗趴在石狮子的暗影地里,耷拉着舌头呼呼地喘气。
榜文一出,颤动了全部泗州城,小小泗州城中不过一万四千家人丁,除了不懂事的小孩子,几近尽皆晓得此事。茶馆酒坊当中,都在议论不已,谁也不晓得这位钦差搞出如此大阵仗,会在这泗州城中掀起一番如何的风雨来。
青衣男人上得楼来摆布一张望,便绕过张十三到了那白衣少年桌前打横儿坐下。白衣少年伸手翻过一个细瓷杯儿,提起酒壶为他斟了杯酒。青衣男人坐得笔挺,并不接杯,只是望着细细一道酒液注入杯中,低声说道:“泗洲府已蓄购了四成粮草,至此再收不上一粒粮食了。钦差魏王爷非常焦燥,看模样还要在泗洲逗留几日,钦差副使杨浩已张贴了书记,悬重赏要泗洲百姓陈告揭露。”
刘牢之笑得也有点苦:“大人,没有。”
赵德昭一贯恭敬太傅,虽依其言本身并不出面,还是唤来邓祖扬,亲身向他申明此事,要他尽力共同。邓祖扬一心为公,胸怀开阔,倒没有为此心生嫌怨,杨浩这体例如果可成,就能翻开泗洲粮市僵局,于他也有莫大好处,便也欣然应允了。
.
“贩梨子?”一个帮闲摇摇摆晃地走过来,顺手从车上拿起几个梨丢给仍蹲在那儿的几个朋友,本身拿了一个,“喀嚓”咬了一口,冷哼道:“白老六啊,你瞧瞧你,这么大年纪了,甚么不懂事儿呢。钦差老爷但是正张榜等人举告呢,你从那衙门口儿一走,我们瞥见你是去贩梨的,可旁人不晓得啊,这要真是哪位粮绅老爷叫人给告了,还不得狐疑到你头上去?到当时你还想不想在泗洲混了?”
这刘牢之是刘向之的兄弟,四十六七岁年纪,也是邓知府夫人的娘舅,靠着邓知府的干系,在这泗州府做了捕头儿,不是甚么干吏,但是平素做事还算勤恳。
“罗班头,把刘牢之跟我唤来。”杨浩坐的不耐,向堂下叮咛道。
“正如蜜斯所料。”那青衣男人悄悄地笑起来:“那八大金刚往门口一坐,又有哪个百姓敢靠近了去?府衙本来常日另有人伐鼓鸣冤打打官司的,现在为了避嫌也没人去报官了,知府衙门的大门口儿平静的都能够去捉麻雀了,这个杨浩也不晓得是如何仕进儿的,真是一个大大的草包,传闻他在开封府时就是驰名的愣头青,也亏他……”
杨浩昂首一看,就见邓祖扬正向衙中走来,中间有一个五旬摆布的员外,便赶紧离案迎了上去。
但是究竟上,甚么风雨都没有来。
这时罗班头叫道:“钦差大人,知府大人到了。”
杨浩被那石陵子一小小地痞闲汉戏弄了一番,本就一肚子火气,正想寻他们把柄,惩办奸佞,出这一口恶气,虽说本身出头总不及魏王出面更能令百姓依靠佩服,却也应允了下来,便当即归去筹办。
一时候杨浩坐镇泗洲府衙,榜文一张张地贴出去,五个城门,三条入城水道,乃至大街冷巷,泗州四郊乡里到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