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另辟蹊径[第3页/共4页]
当时恰有和州防备,原任芦州知府的杨浩参与救火,朕听他所言很有见地。本日朕召众卿来集思广益,既然众卿也提不出甚么好体例,朕欲下诏,擢杨浩专司都城防火事件,不知众卿觉得如何?”
罗公明此言正合他的情意,赵光义当即奏道:“罗大人所言有理。官家,臣职司开封府,这防火救灾,恰是臣分内之事。现在火警频起,扰动官家,是臣没有尽到本份,心中实在惶恐。臣此后必加强对火烛的办理,以减少火警的产生。至于那杨浩,胸无点墨,志大才疏,不过是有点小聪明罢了,尴尬如此重担。选任官员,是朝廷最首要的事,臣从未见这杨浩于防火救灾方面有何好处,似不宜因其寥寥几语委以重担。请官家三思。”
沿着汴河持续东行,出朱雀门,过龙津桥,再向右一拐,就到了曲院街他所购置的宅院。一进后院儿,便是湖光潋滟的一座小水池,水池中有精美的小亭,池边有翠绿的垂柳,四周环廊曲桥、亭榭楼阁,尽皆掩映树木当中,飞檐斗拱、花墙漏窗仅从绿荫中模糊暴露一角,显得非常高雅。
杨浩府中现在雇了几个家仆、侍婢和厨娘,再加上穆羽等九名侍卫和姆依可,看起来也是一户极畅旺的人家了。杨浩一到后院,姆依可便闻讯赶来,吃紧禀道:“老爷,小羽说奉了老爷调派,要去瓦坡集采购竹木,将家中余财和唐女人所赠的程仪尽皆取去了。”
壁宿上前见礼道:“说来一言难尽,部属奉大人调派,往开封查探折女人家人下落,但是一向未曾刺探的她与家人的动静,厥后从我们的车行那边获得动静,似有一名与折女人面貌相仿的女人往唐国去了,部属便循踪追了去。唐人对北方来的人多有戒意,但南人崇佛之风特别昌隆,部属就扮做了和尚便利行事,不过……部属忸捏,始终未曾刺探获得折女人的动静。”
房门一开,一抹灰影儿闪了出去,只见此人头顶光光,端倪清秀,身穿一袭缁衣,恰是壁宿到了。
杨浩沉默半晌,涩然说道:“如此寻人,本就无异于大海捞针。唉……,或许我射中必定与她有缘无份,找不到……就罢了,但愿她能安然无事。”
宰相赵普、副相吕余庆、薛居正、开封尹赵光义,计相楚昭辅、副计相罗公明等几人各抒己见,所说的体例大抵还是勒令坊间加强火烛办理,一俟走水四邻传呼相救一类的传统体例,如许的体例本就是乡里间惯用之法,但是放在汴梁城,结果实在有限。
壁宿一听严峻道:“出了甚么事?”
这些日子来购置宅子、雇工补葺、又礼聘家仆,这两天赋算平静下来,繁忙的时候不感觉如何,一旦安逸下来苦衷就多了。杨浩品着香茗,环顾花厅,心中不由有种欣然若失的感受。这类感受,是他本来所没有预感到的。
“但是想干出一番成绩来,在南衙上面做事谈何轻易,还不有人到处掣肘?到时候明枪暗箭的哪能对于得来?我在都城毫无根底,到当时谁能保我全面?”杨浩绕室盘桓,苦思冥想,正没何如处,就听门扉悄悄叩响,杨浩瞿然一惊,止步问道:“是谁?”
这纸团是那个通风报信,他并不晓得,但是从道理测度,这纸团上所说的事情应当是真的,不然单凭这么一件东西,实在难说能对他有甚么倒霉的行动。纸条上只提及了一件事:官家要设立有司衙门专事都城防火事件,这个差使要委派给他,并且这个衙门还要受开封府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