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第2页/共4页]
苏瞻笑着问赵栩:“燕王殿下对边陲有何观点?无妨也畅所欲言,让臣等一闻?”
苏瞻笑问:“莫非依燕王殿下所见,我大赵现在莫非比西夏契丹弱?”
“听你父亲说这两年你游历了吐蕃和西夏,有何心得?无妨说来听听。”官家和苏昉说了几句家常话后,温声问道。
赵栩扭头看了看那大石上趴着的乌龟,归正苏家人的辩才总能应对如流深得圣心,他也用不着替荣国夫人忧心苏昉。倒是这乌龟他记得阿妧也有一只,养在桂花院后的水池里,不晓得现在多大了。两年多不见阿妧,不晓得她瘦了还是胖了,高了多少,还会不会像之前那样对本身疏离又客气。想起阿妧,不免又想起陈孟两家议亲一事来。他侧目看了一眼陈太初,见他眉梢眼角都模糊带着些忧色,不由得黯然起来。
孟在眼一抬,看向苏瞻:“议亲一事,伯易倒是听娘提起过确有此事。因上山结庐守孝,大定一事,伯易和仲然也是现在才晓得的。不过,三弟的嫡女,另有七娘,二弟家中也有贤名远播的六娘,苏相尽可为大郎相看。”
苏昉寂然起敬道:“小民觉得,横渠先生当得起先贤张子之号,应奉祀至孔庙。若天下读书人皆能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何愁万世无承平?自诸子百家以来,历朝独尊儒家,无他,以民为本也,心胸天下也。此乃为君之心,为君之道。横渠先生所教,乃读书人之本,为臣之道。君臣一心,方可天下承平。”
官家赏识地看着赵栩,点头笑道:“六郎所言也甚有理。之前若不是陈元初,西夏恐怕还不会那么快上表称臣。”
“大赵二十三路禁军六十万人,重马队独一两万人不到,且全数在西军。轻马队也只要两万罢了。天波府杨令公当年大战契丹,端赖杨家将万余重骑才气得胜。中原固然城池坚毅,但边关地广人稀,西夏有铁鹞子重马队三万,契丹有御帐亲骑五万余人,其横扫突击之力,绝非步兵可挡。故而对克服负难料。”赵栩缓缓道来。
官家点头叹道:“和重所言,六郎好好想一想罢。”
官家击案大笑:“好!好!好!好一个为臣之道!和重,张载一事,二府应无需再争了。谁要反对如许的为臣之道,也不配做我大赵的臣子!”
赵栩躬身应了,退回一边。陈青浅笑着对他点了点头,赵栩心知娘舅认同本身的观点,不由得为之一振。
苏昉喊出一句“千万不成”后,涨红了脸,羞愤、哀思、怒意,如滚滚江水入海,在胸口荡漾回旋不已。本身之前也奉告过父亲阿妧的聪明之处,父亲只感慨可惜阿妧托生错了娘胎,做了孟家的庶女。现在记名做了嫡女的阿妧,竟被父亲随便拿来推搪官家,在贰内心,除了他本身,其别人实在都无所谓。更何况阿妧和娘亲在天之灵互通,这般乱拉姻缘,的确荒诞绝伦!
陈青笑着举起酒盏:“一家好女百家求,和重,对不住了,汉臣三年前就已经替太初和九娘换过草帖子,这几日孟家的细帖子就要送到家中定下婚期了。之后果安宁侯归天,两家未曾对外提及过,倒害得和重本日要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