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页/共4页]
就有侍女上来摆了垫子,九娘按部就班,认当真真行了拜师大礼。
我觉得这是退学试!我只是来开蒙的!为甚么我会变成内乙班的门生!我就是想躲开四娘七娘啊!我想在外丙班好好地混个三年呢!
内乙班的先生李娘子,送给各位先生她手抄的寒食节期间各大题壁诗集锦。这个是奇怪物,照理,书坊要到中下旬才气印制出来呢。几位女先生都凑在一起研读。
梅姑奉上了束脩后,先行归去复命。
七娘对劲地说:“你晓得国子监吗?”
九娘点点头,笑着说:“我猜四姐和七姐必定在甲班对吗?甲班必然最好吧?”
车别传来喧闹的叫卖声,四娘和七娘眼睛发亮,悄悄翻开窗帘:“观音院到了!”
四娘浅笑着说:“七妹你健忘九妹还没开蒙,丙班还学不到乘除法呢。”
这个九娘倒是晓得的,孟氏族学夙来有大赵第一族学的隽誉。宿世她在慈宁殿也碰到过两个侍读小娘子,仿佛就出自孟氏族学,却都不姓孟。自从三十几年前,朝廷在南京应天府开设了国子监后,西京洛阳国子监、东京开封国子监,三大国子监设置了外舍、内舍和上舍。外舍两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本来这竟然是遵循孟氏族学的分班制来设置的。怪不得礼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大比之年,孟氏男学的上甲班前两名,如果不进太学,能够直接进宫任皇子侍读。
这位女先生看上去很对劲,点了点头。另一名先生又来了:“你会不会算术?”
九娘拉下慈姑,在她耳边悄悄说话。慈姑一愣,从速从荷包里取出些铜钱,趁人不重视塞到九娘的小荷包里。
李先生个头娇小,力量却颇大,她笑嘻嘻地拖着九娘走:“我们才十八个,加上她也才十九个呢。”
丙班?莫非另有乙班和甲班?
九娘正奇特为甚么六娘反面她们一个车去族学。梅姑已经笑着说:“六娘因染了风寒,这几日都不来学里,九娘可记得要等姐姐们放学了一起返来。”
七娘对劲地扬起下巴:“婆婆还请了尚工局的典会娘子教我们财帛出入呢,你晓得吗?爹爹昨夜送给我的那枝青玉紫毫笔,是给你的那几枝笔的十倍代价!哦,十倍你必定也不懂,你还不会算数呢。”
孟馆长回礼了一个小猴傀儡儿,送给魏娘子的幼弟。
外丙班的先生魏娘子,将一盒菠菜包子塞到她手里:“馆长午间尝尝,这是我家包子铺的,一早上蒸出来,新奇得很。”
四娘点头:“我感觉我们族学的端方比国子监还严格,六妹和张娘子明显都考得那么好,有一两个没获得甲等,馆长就是不给她们上甲班。过分度了一些。”
九娘惊奇道:“国子监也分甲乙丙?”
九娘内心冷静说,你们两个功课没学好,物价也不懂,二十倍还差未几。
孟馆长是孟氏现任族长的庶女,本来也是汴京很驰名的才女,因丈夫婚后三年纳了三个小妾,便带着嫁奁和离归宗,两年前向族中自请来教诲女学,上任才不久,就碰到了上甲班开不了课的打击,更加一心发愤要规复上甲班。她的案头,汝窑大肚瓶里插着两枝碧桃,放着三个形状差异的黄胖,书案上物品叠放得也很随便。
九娘冷静写完考卷,交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