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第2页/共4页]
赵栩在九娘身后,看着她彻夜只穿戴楺蓝衣衫杏黄长裙,梳了双螺髻,带着一个珍珠发冠,好不轻易忍住了问她为何不穿送去的香罗碧新裙子,只悄悄地说了句:“我晓得娘娘不会想要你六姐只做个女史,你放心就是。”
九娘笑着挽起六娘的手臂:“二伯娘放心!二哥但是拳打南山斑斓虎脚踢北海混江龙的人!”
赵浅予转过甚,笑开了花:“嗯!阿昉哥哥,我放了两盏水灯,一盏替我娘放的,一盏替你娘放的,当是感谢你帮我做的孔明灯!”
另有阿妧,钱婆婆算完却只要一个字:“无”,再不肯多言。
跟着琵琶声更加激昂,笛声更加高亢,岸边传来两声清啸和剑吟,两个青衣少年郎跃上一块大石,拔剑起舞,刹时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
老夫人在罗汉榻上笑着说:“你们几个再不去啊,那二郎保管记得又要爬上树做猴儿了,快去吧。”
防盗。感激订阅正版。
赵栩和陈太初望向汴水当中,那划子已渐行,舱内响起几声琵琶音叮咚如泉水,船头站起一白衣人,在雨中对着他们扬声笑道:“剑好!少年郎也好!”
固然无月,汴河上的画舫船只仍然很多,有身穿榴红舞裙的歌姬乐舞,不顾细雨绵绵,在那高高的船头伴着丝竹声纵情歌舞。划子的船沿边,偶尔也会探出一双皓臂将那水灯悄悄放入汴河当中,逆流而去。
莺素笑着收回木板,刚一抬起,那木板却从间断裂开来。阮玉郎走近了看,那裂口处齐如刀砍,不由得呵呵笑了两声,摇点头回到船舷边,湿着衣衫躺了下去。
“此曲只应天上有,好曲!好笛!好琵琶。”船内一人喟叹。他背着光,带着竹笠,蓑衣未解。
琵琶声和笛声交会,如两军决斗时声动六合,岸边世人仿佛听到金声、鼓声、剑声、驽声、人马辟易声。大石上的剑影如雷电奔驰,裹住那两道身影,大有一剑霜寒十四州之气势。忽地笛声骤低,不断如缕,琵琶俄而无声。两剑也遂蜿蜒,抽剑步霜月,拂剑照严霜,模糊可见两个少年春花秋月,赛过汴水光彩。
翰林巷孟府翠微堂里, 吕氏也在愁, 按民风,家里十二三岁的小娘子们都该在中秋这日换上成人服饰去汴河放水灯, 今后就不再做女童男童打扮了。前年、客岁的中秋都是那么好的玉轮,六娘却要等九娘本年一起换衣。她看看面前已经换了娘子服饰的两个女孩儿,又叹了口气。
那人沉默了好久,抬头饮尽:“二十四年。”
陈太初点点头:“夏乾帝狼子野心,此次十万雄师前来进犯,必定不肯白手而归。”
梁老夫人一贯地笑眯眯:“下雨也没甚么,汴河下雨也都雅。东水门离家近得很, 你们去了,替婆婆也放上两盏水灯。”
杜氏笑着说:“弟妹且放心,我看着呢。”
天如有情天亦老,这男男女女之事,最是可爱。
未几时,汴河上再无其他丝竹之音,那轻歌曼舞的红衣舞伎,独自跟着这琵琶声笛声,大开大合,慢似雪落中原,急似旋风扫叶,扭转极快时,岸上人只见一朵鲜红盛放。
九娘一怔,转头见赵栩和陈太初并肩而立,正看着汴河。她望向面前汴河,河中点点光芒,如星斗倒挂。九娘蹲下身子将小红灯放入水中,悄悄拨了拨水,黯然道:“这哪是想不想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