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汴京春深 > 392.番外

392.番外[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结结巴巴地说完,殿上素屏后不知那里传来几声噗嗤低笑声,想来是初度珍宝津楼的小娘子失了分寸。

向太后指着孟妧笑道:“官家本日煞是威风,幸亏九娘那助势旗舞舞得也好,你该好好感谢她才是。”

七娘抬起眼,看着本身身前的方绍朴,竟有些同病相怜起来,她自幼莽撞细致少根筋,如许的笑声,在女学里常常听到,她当时不自发,多年后回想起来才明白过来那带着轻视和嘲弄的笑声是甚么意义。他比她倒是聪明多了,可内心必然更加难受吧。

“好孩子无需多礼。”向太后笑道:“上回见还扎着总角呢,现在倒束起发了。你在那里进学?”

孟妧起家福了一福,笑道:“官家想得殷勤。”两人并肩接过金龙舟献给向太后。

向太后暖和地问了杜氏几句家常话,目光落在一旁的七娘身上, 见她穿了一身极新水蓝色长褙子, 镶湖蓝宽边绣银丝芙蓉缠枝纹, 配芙蓉纹软烟罗披帛, 风雅得体不失华贵, 看不清五官, 削肩蜂腰坐姿笔挺, 并无怯场之色, 虽不及九娘超卓也不及六娘雍容, 却也没堕了孟家的名头,看得出孟氏女学出来的小娘子那种大师闺秀的气度。

七娘忽地鼓起勇气接口道:“方医官讷于言,必定敏于行。”一脱口又感觉用词不当,为可贵也红了脸。

“多谢娘娘牵记, 六姐前几日还送了好些百索入宫, 常惦记取我呢。”孟妧笑着看向七娘:“多日不见,七姐可好?

殿上一片低低的呼声,然后是世人向穆老太君和杨家众夫人道贺之声。

***

赵栩笑着当真上前一揖:“多谢皇后,有劳皇后了。本日吾得的彩头便算我们两个的孝心,献给大娘娘,愿大娘娘万福安康。”

“回禀娘娘,小民年后有幸入了孟氏族学附学。”杨文举声音明朗,比同龄的少年要成熟很多。

孟妧笑道:“娘娘慧眼, 七姐更像父亲一些。”

孟妧可贵见七娘这般端方,不由得笑道:“自家亲姊妹,七姐这般冷淡客气做甚么,快请坐下说话。”

天波府一向未给杨文举求恩荫,并非外人所猜想的要保住这根独苗不让他参军,而是自愧当年败北后一向再无显赫军功,更不肯意用七个杨家儿郎的性命给文举换一个五品恩荫的都虞检校虚职。

程氏吓了一跳。

赵栩抬了抬手,看向上头的孟妧,想到她瞒着本身还来了场伐鼓励旗的助势,便禁不住笑了开来。他已换了一身深青色常服,宽袖长袍,行走间衣袂带风,鬓角另有些微湿,这一笑如朝日出海,霞光四射,大殿上为之一亮。连他身后内侍们抬着的三尺金龙舟都暗淡了很多。

孟妧柔声道:“大娘娘有所不知,绍朴他能将医理举一反三,用于平常各处,实乃一名有着大聪明的大赵好儿郎,我和官家均有所受益。”

每回这些年节里,天子如果带了郎君们来见皇太后,过后总会多出几件门当户对的婚事来,除了禁军各班直的将领们看中了哪家的小娘子求了赐婚,其他大多都是男女两家在太后或天子的意义下一拍即合。

“哪个是大郎?”向太后看向阶下躬身肃立的郎君们,见此中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最是年青,脸孔清秀英姿勃发:“这个就是文举那孩子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