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袁崇焕评传(7)[第1页/共5页]
手札中将金国(当时满清的正式国号是“金”,厥后才改成“大清”。[8]与中国平头并列。袁崇焕深切体味朝廷自高高傲,对于文书的体例非常看重,如将来信转呈,必然要碰大钉子,同时见到信中语气也不大客气,便奉告使者说,此信格局分歧,碍难入奏,将原信交给使者退回。皇太极改写了信封上的格局,袁崇焕以为仍然不对,又再退回。
他答覆李喇嘛的信中,抱怨明朝天子对他的手札向来不加理睬;又说:你劝我“苦海无边,转头是岸”,这话很对,但为甚么只劝我而不去劝明朝天子?如果两边都转头修好,岂不甚善?
明清两边统帅都熟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袁崇焕这出“柴桑口卧龙吊丧”,皇太极如何会不免得?他将计就计,于十一月派了两名使者,与李喇嘛一起来到宁远,致书袁崇焕,表示了战役的意向。此中说:“你停歇兵戈,派李喇嘛来吊丧,并贺新君登基。你既以礼来,我也当以礼往,以是派官来伸谢。至于和议一事,我父亲前次来宁远时,曾有文书给明朝朝廷,请你转呈,但迄今没有答覆。你的君主如果承诺前书,情愿战役,该当以诚信为先。”
皇太极复书给袁崇焕说:畴昔的怨仇,当然是算了,不然又何必媾和修好?你们的地盘群众归我以后,都已安宁,这是天意,如果重行偿还,那既违背天意,又对不起群众。金国以是要出兵朝鲜,美满是因为朝鲜不对,现在已媾和了。说到“言不由衷”,为甚么你一面说要修好,一面却又派哨卒来我方窥伺,收纳我方流亡,军队逼近我鸿沟,构筑城堡?实在是你才“言不由衷”,我国将帅对你也大有思疑。至于所要求的“初和之礼”,金银等能够减半,缎布只要本来要求的半成。我方也以东珠、人参、狐皮、貂皮等物还赠,表示两边完整公允。既和以后,两边互赠仍如前议。如果同意,但愿办得越快越好。
他对金人的和谈并不是公开停止的,是以并没有遭到遍及的抨击,但他当然预感到将来终究要公开,清媾和知友的怒斥不成制止的会落到他头上。
厥后皇太极又致书袁崇焕,抗议他构筑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的防备工事,以为是贫乏战役诚意,并发起规定疆界。
他是个打动的热忱的豪杰,是“宁为直折剑、犹胜曲全钩”的刚士,是行事不顾统统、“几大就几大”的蛮子,但是他终究决定:“忍辱负重”。
平心而论,明朝朝廷瞧不起金国,于对方来信一概不答,只由处所官和对方通信,金国也不免愤恚。金国的经济要求,虽说是两边互赠,本色被骗然是金方大占便宜。金方承诺赠送的东珠、人参、貂皮等物,大抵最多只能抵过绸缎布匹的代价,明方支出的每年一万两黄金、十万两银子,等因而无偿赠与。当时一两黄金约即是十两银子(明初即是四两,厥后金贵银贱),明朝每年以二十万两银子买得一年战役,代价昂贵之至。万历末年,熊廷弼守辽之时,单是他一军每个月的饷银就需十多万两银子。万历暮年征收矿税,数天以内就搜刮二百余万两,可见每年二十万两的“战役费”并不是很大的承担。如果有了十年战役,大加整编军队,再出兵应战,主动与被动的情势就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