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解心结,赵恒桥上思国策;怀忧虑,老道点悟论未来[第1页/共3页]
听到赵恒的此番话,包拯浅笑道。
“官家,您这个题目,恐怕汗青学家也难以答复你。”
“您能本身深思本身题目,就已经算明君之举了,上天岂能怪您?水灾蝗灾只不过是天然征象罢了,您又何必挂怀?”
清闲子听完赵恒的话,很当真的思虑了一会儿。
“我?审时度势?”
此时澶渊城下,赵匡胤和赵光义带领的宋军们正在奋力厮杀。
赵恒思考了半晌,自以为和秦皇汉武都相距甚远,最多也就达到汉文帝,汉景帝的高度吧。他初登皇位的时候,接办的是一个内忧内乱的烂摊子,契丹,党项,海内都在兵戈,财务也几近崩溃,能做到现在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他望着东流的黄河,和远处烽火纷飞的北岸。
赵恒听完清闲子的先容,渐渐的放松了表情。
“只是......”
“神仙?妖怪?不不不,官家切莫惶恐。鄙人乃是华山修道的羽士,道号清闲子,只因我的师兄和太祖天子有过一段友情。克日师兄老是托梦与我,说官家比来有些心结缠绕,夙夜忧叹,常常彻夜难眠,以是才特地前来和您聊谈天,帮您解高兴结。”
“只是甚么?”
“是啊,或许,或许我做的也没那么差,对么?”
“只是,如许的成果必定不是太祖,太宗天子想要的。我赵恒,愧对祖宗,更愧对河北的子民。”
喜好北宋群英录请大师保藏:北宋群英录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清闲子摸着胡子笑着说:“宋,经济繁昌,文明灿烂,科技斐然,世之大观也。宋,富甲天下,文耀千古,技领当时,善哉。如许的评价如何?”
“哦?为何?”
包拯也不作答,只是持续说道。
“老神仙,老神仙,你在那里?你倒是说个明白啊?”
清闲子点点头说:“那你做到了么?”
“官家,当然是一个合格的好天子,这一点无可置疑。”
只见那是一个手拿拂尘的白胡子老道。
见赵恒拆穿了,‘包拯’也不装了。摇身一变,现出了秘闻。
清闲子摸了摸胡子笑着说:“官家您不是柴荣,赵匡胤更不是赵光义。太祖,太宗他们有他们的手腕。而你平生以恒字立品,以仁德字立命,不也有属于你本身的手腕么?”
“老神仙说的对,我的确是有些心结迟迟没法解开。比如说这澶渊之盟,对我赵宋江山究竟好处多一些,还是坏处多一些呢?”
“不,官家,这是您审时度势,做出相对务实的决策。”
“朕欲创一朝,使百姓皆能安居乐业,免受战乱温饱之苦。朕之朝代,当以仁德治国,广纳贤才,非论出身,唯才是举。法纪严明,不容奸佞作歹,以保社稷之安稳。”
“如何说?”
赵恒顿时神采又开端严厉起来。
“官家初登大宝,励精图治,有初创咸平之治之功。北征燕云,有弘愿向。固然没有获得胜利,但您已经极力了,无可贬谪。澶渊之战,您御驾亲征,奠定了宋辽几十年的战役,也根基做到了力所能及。”
清闲子点点头说:“是啊,如许就处理了残唐五代期间的弊端了,皇权更加安定了。”
赵恒看着面前这个奇特的‘包拯’。开端思疑起来。
“父亲常说,文臣要比武将更轻易把握和节制。用文臣压抑武将,再用皇权把握文臣,那天子的职位又能回到阿谁至高无上的职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