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真宗赵恒

真宗赵恒[第1页/共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子赵祯即位。遗诏规定: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为措置军国大事。真宗期间结束以后,开端了长达12年的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

刘氏是四川成都人,生于开宝二年(969年)。她出身贫寒,从小父亲就死了,跟从外祖母家的亲戚四周流浪,十几岁时就嫁给银匠龚美为妻。厥后,龚美带着刘氏到都城做买卖。龚美买卖不好,走投无路,就想把刘氏卖掉。

真宗朝名相寇准,对宋辽干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寇准是华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常被戏称为“寇老西儿”。寇准19岁就考中进士,宦途比较顺利,其人生性豪放,不拘末节,是个很有本性的人。太宗时,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准的话很分歧乎太宗的情意,太宗愤而拜别,寇准竟然不顾君臣之礼,扯着太宗的衣服不让他分开,太宗被他搞得极其难堪。或许恰是因为寇准的坦直,使太宗比较信赖他,在立太子等敏感题目上也收罗他的定见。寇准支撑太宗立时为襄王的元侃为太子,又撤销太宗立太子后的疑虑,以是提及来真宗能顺利登上皇位也有寇准的一份功绩。如许,真宗也很信赖寇准,后任命他为宰相。

刘后

刘氏不但和顺斑斓,且生性机灵,晓得书史,对国度大事也颇具见地。真宗批阅文件,刘氏常伴随摆布。凡有疑问,刘氏总能供应得当的建议,深得真宗信赖。在郭皇后归天以后,真宗成心立刘氏为后,但他也晓得刘氏的出身是最大的停滞。真宗拿不定主张,就找参知政事赵安仁筹议。正因刘氏出身寒微,赵安仁反对峙她为后。真宗听了很不欢畅。第二天又找王钦若筹议,并把赵安仁的定见奉告了他。王钦若对真宗说:“陛下不如问问赵安仁,他以为应当立谁为皇后。”改天,真宗问赵安仁该立何报酬皇后,赵安仁建议:“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义伦的先人,能够做皇后。”真宗次日跟王钦若说了然赵安仁的定见,王钦若说:“陛下不说,我也晓得他会如许说,赵安仁畴昔曾经做过沈义伦的门客!”真宗感觉赵安仁秉公,就夺职了他的官,下决计立刘氏为后。但刘氏为人办事非常谨慎。当真宗决定立她为后时,宰相王旦俄然请病假,刘氏担忧王旦持反对定见,就劝说真宗推迟此事。厥后王旦上疏表示同意立刘氏为后,这件事情才终究肯定下来。

两天以后,真宗一行到达韦城,但火线战况不明,王超的军队又没有遵循事前商定南下策应,真宗开端踌躇,是否按原打算持续北上。此时随行的官员中,有人主张尽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些人主张撤回都城。寇原则果断反对,他对真宗说:“陛下现在只能进步,不能后退!河北诸军日夜盼望陛下到来,如果现在撤退,军心必定大乱,辽军顺势前来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辽军的俘虏。”真宗听后大惊失容,加上有其父太宗亲征失落的前车之鉴,因而不敢再提撤退之事。与此同时,辽军持续南下,其主力早于真宗达到澶州(河南濮阳)城下。宋朝雄师行动迟缓,十一月二十五日才达到澶州南城。澶州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南城相对较为安然。真宗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准劝真宗:“宋军的主力都在北城,陛下如果不去北城,亲征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说各路雄师已经连续达到澶州,不会有甚么伤害。”高琼也劝真宗过河,不等真宗同意,他就催促卫兵们护送真宗进步。真宗勉强到了北城,在城楼上召见了各军将领。宋军将士看到城楼上的黄龙旗,得知天子到了,当即高呼万岁,士气大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