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第2页/共2页]
据余氏族谱记录,余靖祖居在余相巷拨萃坊。宋治闰年开端就将余靖故居建为余忠襄公祠,本地人称“余丞相祠”,历代均有修茸。清嘉庆六年,曲江知县余元焘重修,民国二十年改建。抗日战役期间,余祖祠大部分遭日寇轰炸破坏,留下少部分屋宇。厥后余氏子孙散居各地,无人办理,本地人见祠无主,将其改成平房居住,但“余相巷”这古地名一向保存至今。1999年为记念余靖诞辰1000周年,在韶关市当局、市侨办以及香港余氏宗亲会的大力支撑下、援助下,在余相巷内修建“余靖记念馆”(余忠襄公祠)。
在韶关郊区建国路的余相巷内,有一座颇具范围古仆高雅的仿古修建,那就是宋朝名朝余靖的记念馆。这是1999年为记念余靖诞辰1000周年而重修的。
余靖墓坐落在韶关市西郊的龙归立室山处,园内有4座古墓:其一是余靖墓,墓状寂静,墓碑署“宋尚书余襄公安道墓,北伐军总司令谭延题”,被列为韶关市重点庇护文物;其二是余忠襄公之祖母王氏墓,位于忠襄公墓左山胍,相隔约300米,墓碑署“下邳余姓宅兆,道光三十年重修”;其三是余忠襄公之父庆公墓,位于余襄公墓与王氏太夫人墓之间;其四是余忠公襄公淑配林氏夫人墓,位于忠襄公与庆公墓之间,墓碑署有“余氏祖墓,道光十五年事次乙未重修”。以上宅兆于嘉靖丁酉巡按陈大用参政詹汗奉诏重修;1982年香港余氏宗亲会又重修。